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陳文勝等: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陳文勝等: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作者:陳文勝 王文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網 更新時間:2011-11-1 錄入:zgxcfx

將立足“交通”看“交通”與跳出“交通”看“交通”結合起來,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從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有效機制,探索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與城市交通三者的協調發展

  交通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道路建設問題或技術問題,近年來城市交通設施高速建設、先進交通工程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但城市交通擁堵并未大幅緩解就是明顯的例證。要從根本上化解新形勢下的城市交通壓力,還有賴于從社會管理的視角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城市交通擁堵不是交通系統本身的問題,而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城市的高速膨脹與城市社會管理的滯后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城市快速發展超出交通預期規劃

  在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經濟和社會財富加快增長,人們消費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出行模式發生急劇變化,人們出行與物資交流日益頻繁,對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長。但由于我國大多數城市發展起點較低,人口、資源向城市集中的速度,超出了城市交通規劃的預期,且新增交通供給的周期較長,交通變化速度總趕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導致交通供給小于交通需求,形成城市交通的巨大壓力。而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政策刺激,驅使人們一邊埋怨交通擁堵,一邊加快向城市涌入,這又加劇了城市的交通擁堵。

  城市社會管理處于無序狀態

  工作地和生活地缺乏科學規劃。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城市里的工作單位與職工宿舍區一般都連在一起,人們步行即可上班,工作調動后住房也跟著換,所以對交通要求不高。而今天再來看,除少數行政事業單位外,工作地與生活地在一起的越來越少,人們每天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在上下班的路上。據統計,北京、上海、深圳上班族每天從家到單位,平均要花費的時間分別是52、47、46分鐘。

  顯然,工作地與生活地管理問題是影響我國城市交通的重要問題,當前的城市建設中大多缺乏對工作地與生活地的科學規劃與管理,無序、盲目的城市擴張,使工作地與生活地的差距不斷拉大,強化了人們對交通工具的依賴,給城市交通帶來越來越沉重的壓力。

  城市功能區劃缺乏科學匹配。雖然經濟、文化、歷史、生活及消費心理都是影響城市功能區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作為政府行為的城市規劃,對城市功能區形成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城市規模迅速擴張中,各級政府發揮的作用尤為顯著。

  從當前來看,城市交通擁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功能區劃不合理。一是大多數城市屬于單核心式,政治、商業、文化等中心過分集中,導致交通結構失衡,交通流分布不均;二是城市各個功能區未能有效整合互動,形成少數的純功能區,各區之間又缺乏便利的交通通道,產生許多本可以避免的出行距離與出行時間;三是功能區內土地利用不合理,大批新型、大型、高層建筑往往在一個功能區集中出現,形成土地的超強開發和過量的交通需求,影響道路的暢達。

  許多城市為方便人們出行,大量修建城市環線,但這樣的結果往往增加了人們出行的距離,加劇了人們對交通工具的依賴,也加劇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商品化住房缺乏科學管理。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我國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使我國住宅建設獲得了大發展,促進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我國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眾多的問題,成為城市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是房價上漲過快,造成房地產泡沫,投資和投機比例迅速上升,導致普通收入家庭特別是年輕家庭住房十分困難,買不起房的家庭居無定所,甚至家庭成員分居,情況好一點的也只能在城郊等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買房,既影響了廣大居民的生活改善,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二是房地產商投機行為大幅上升,為快速獲得高額利潤,開發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密集的高層建筑,而對社區配套設施如教育、醫療、交通、綠化、停車場地等漠不關心,在配套設施上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使入住居民不得不增加出行成本來獲取相關消費,增加了城市交通的需求;三是面對土地收益的水漲船高,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設法開發有限的土地資源,甚至躍過土地批復權限獲取利益,不放過可以建房的每一塊城市土地,見縫插針式建造了許多微型小區。這些小區既無生活配套設施,又妨礙交通通暢,居民不得不花費更高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來滿足生活的需要,且這種無序的土地開發也擠占了交通的空間,使城市交通變得越來越擁堵。

  城市交通擁堵的社會危害非常嚴重

  城市交通擁堵的影響極大,處理不好將成為阻礙城市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大頑疾。

  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刺激了人們對交通的需求,引起交通工具大規模占用,能源消耗迅速增加,而城市交通擁堵導致車輛行走緩慢和啟動頻率增加,進一步加劇了燃料的消耗。

  在以交通運輸業快速增長為首的因素影響下,我國石油消耗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2009年我國石油消耗量是3.8億噸,約占全球石油消耗總量的10%,僅次于美國,若按照2005年至2009年年均增長速度(4.2%),至2015年我國石油消耗將達到4.9億噸。

  但受自有資源的限制,近年來我國石油越來越依賴進口,2009年我國凈進口石油2.17億噸,對外依存度約為53% ,若石油自產量無顯著增長,到2015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屆時石油將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長不僅使燃料消耗量大幅增長,更帶來污染物的大幅增加,而城市交通擁堵則進一步加劇了污染物的排放,因為汽車在慢速或怠速狀態下產生的污染物往往數倍于正常行使狀態。

  大量的汽車污染物排放,對城市環境產生不良影響,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城市環境整治力度,各地也紛紛采取措施進行環境治理,但城市環境質量仍不容樂觀。

  據統計,2009年全國城市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平均僅為66.7%;全國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612個城市中,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僅26個(占4.2%),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479個(占78.3%),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99個(占16.2%),劣于三級標準的城市8個(占1.3%);全國488個酸雨監測城市(縣)中,出現酸雨的城市占52.9%;酸雨發生頻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個,占33.6%,酸雨發生頻率在75%以上的城市53個,占10.9%。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汽車消費仍會呈現高速增長,“十二五”期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有可能超過2億輛,這將對城市環境帶來沉重壓力,化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

  交通擁堵對社會生活的另一重要影響就是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并由此帶來出行成本的增加。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等機構調查顯示,北京居民上下班道路暢通時平均花費時間40.1分鐘,而道路擁堵時則達到62.3分鐘,北京、廣州和上海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學擁堵經濟成本分別為335.6元/月,265.9元/月和253.6元/月。中科院專家牛文元研究認為,因為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中國15座城市每天損失近10億元財富。

  若考慮燃油浪費、運輸資源浪費、城市環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交通擁堵給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損失更為巨大。交通擁堵在增加出行成本,降低社會效率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容易使人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并可能直接導致出行行為減少,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下降。

  房地產泡沫形成的原因很多,城市交通擁堵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眾所周知,交通便利往往是人們購房的首選條件,在交通擁堵的城市里,為方便工作與生活,人們更向往在城市中心購房,因而城市交通越是擁堵,城市中心的房價便越高。當城市中心的房價高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向城市周邊傳導,進而抬高整個城市房價。防止城市房價過快增長,降低房地產泡沫,除了經濟調控政策外,著力化解城市交通壓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化解城市交通壓力重在社會管理創新

  化解城市交通壓力是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但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將立足“交通”看“交通”與跳出“交通”看“交通”結合起來,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從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有效機制,探索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與城市交通三者協調發展。

  統籌規劃城市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城市交通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的諸多方面,需要平衡多方利益關系,搞好交通規劃非常重要,只有合理協調區域、城市、資源、交通等多層關系,明確交通發展目標和整體框架,才能使得城市交通系統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新形勢下城市交通規劃應該具備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具有長遠性。從長遠的地區發展來考慮,統籌城市區位條件、城鄉一體化進程、城市的定位和歷史傳統、資源環境約束以及人們的交通需求趨勢,加強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增強交通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科學性。

  二是體現時代性。綠色出行正為世界各國所大力倡導,我們的城市交通規劃必須順勢而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鼓勵使用自行車和步行,與此相對應政府需要增加公交服務和設施,提前布局快速公交、軌道公交,加強自行車交通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三是重視前瞻性。交通建設與管理的方法與技術創新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關鍵,化解交通壓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因地制宜地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與技術設施,比如發展立體交通網絡,實行不同層次車的分離、人與車的分離,提升交通效率;加強次干路、支路等微循環道路建設,通過提升路網密度來疏解交通流;完善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提高路面質量標準,健全交通標識,采用先進的交通流誘導系統,科學設計和管理停車場地,提升道路資源的使用率等等。

  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減輕交通出行壓力。一是做到先規劃后建設。要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和不同的功能分區,對房屋建設和空間布局進行戰略規劃,盡量分散城市職能,避免造成某些區域的過重交通負荷;嚴格房地產管理,嚴控城市土地使用和房屋建設標準,嚴厲打擊房地產商的投機行為,確保城市房屋建設的有序發展。

  二是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建設綜合性的城市分區,以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為核心,以工作地為圈,引導住房建設、服務業發展、公共設施配套,創造條件使人們可以步行上班、消費、就醫、就學、購物,減少人們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壓力;政府要加強對房地產項目的監督,督促完善各種小區的配套設施,為小區居民提供不用外出就可以享受到的各類生活上的便利。

  三是創新建房政策。在城市房價居高不下、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今天,一味地控制單位集資建房并不科學,應可以允許一定規模的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跟現行的購房政策配套,但要通過制度規范盡量避免其負面效應,防止建成單位福利房、論資排輩式分房、超出經濟適用房的范圍。同時,創新保障房政策,允許在單位內建廉租房,所有權公共,只有為單位服務的才可以租住。

  四是搭建換房平臺。對于那些工作調動后,距離住房比較遠的人來說,與其他人換一個離工作單位近的住房無疑是一個好選擇,可以有效節約出行成本。對此,政府要積極進行引導,出臺相關鼓勵政策,發展換房市場,搭建綠色通道,提供各類服務。

  提升信息化水平,減少對交通資源的占用。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各種社會活動的功能和效率的大幅提高,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高效地完成各種活動,無疑是減少交通出行的重要途徑。

  一是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政府要起到帶頭作用,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全面提高政府辦公的信息化水平,推行無紙化、網絡化辦公,推廣視頻會議、電話會議,降低辦公成本,減少交通壓力;加強對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的引導、鼓勵和扶持。要積極構建新一代信息平臺,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大力發展物聯網。

  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對電子商務的扶持和規范,加快發展專業網絡購物企業,鼓勵建設交易商品豐富、服務內容多樣的商業網站,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鼓勵中小企業和個人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維護網上交易市場秩序,培育和擴大網上消費群體。鼓勵流通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行商品批發交易,提高流通效率。

  三是推進物流業的信息化。在物流業中率先應用車聯網技術,車聯網是物聯網應用最有效的領域之一,它可以通過汽車收集、處理并共享大量信息,實現車與路、車與車、車與城市網絡互相連接,可以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減輕城市交通壓力。鼓勵企業開展虛擬物流配送,供應商可以通過遙控運輸資源和最接近需求點的產品資源,最快捷地實現產品配送,最大限度減少交通資源使用。

  強化社會管理與服務,促進機動車削減。減少機動車的行駛,是當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最為直接的辦法之一,已經有眾多的城市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減少機動車行駛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一是錯時上下班。二是鼓勵多形式的公共交通。三是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適性。四是采取限號行駛的方法。五是收取道路擁擠費。類似辦法,也許并不是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根本途徑,但因地制宜地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機動車行駛,久而久之,會促使人們形成一種良好的交通習慣。

  加強宣傳教育,維護良好交通秩序。良好的交通秩序是保證城市交通順暢的首要條件,很多時候往往因為部分市民交通法制意識不強,違規占道、違規穿行,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交通堵塞,影響交通效率。對此,一方面要注重對公共交通知識、交通安全意識的宣傳與教育,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以及開展街頭宣傳、專題講座、交通知識競賽等活動,對城市居民進行深入持久的城市交通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維護交通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加大執法力度,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特別要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一些特權車如軍車、政府牌照車的管理,促使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城市與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從本質上說,化解城市交通壓力不僅僅是城市本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資源的公平有效配置。

  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的公共財政投入,積極改善廣大農村特別是落后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教育、醫療、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福利。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鎮建設,在一些農村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建設公共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并加快完善各個小城鎮之間、城鄉之間的交通道路,形成貫通城鄉的、便利的交通條件。以此為城市自我提質、持續發展提供緩沖的時間和空間,真正步入中國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

  (作者分別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相關閱讀:

陳文勝等:社會管理創新必須推進城鄉一體化

陳文勝:新時期農村改革要進行頂層設計

陳文勝:農業大省湖南如何防范"兩災"

陳文勝:“狼性”的作者“狼道”的書

陳文勝等:化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陳文勝等:建立"兩型"農業生產體系的思考

《湖湘三農論壇2011•衡陽》出版

陳文勝:國民經濟轉型必須從三農突破

陳文勝:后農業稅時代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研究

陳文勝: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現實困境

陳文勝:我的人生與中國改革一路同行

陳文勝:反思三農問題的解決路徑

陳文勝:鄉鎮機構改革從何處破題?

陳文勝等:中國糧食安全:有爭議的戰略問題

陳文勝:讓縣鄉干部的三農聲音更加響亮

陳文勝:新農村建設從何處破題?

陳文勝:鄉村債務與社會公共危機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

陳文勝等:生活垃圾正在嚴重污染中國鄉村環境

陳文勝:中國糧食安全需要實現四個轉變

陳文勝專著:

《新農村建設熱點難點著力點》

《鄉村債務的危機管理》

《鄉鎮視角下的三農》

《新型農民能力培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湘ICP備18016932號-1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在线播放 | 亚洲人妖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gy |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