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會議明確,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會議要求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府已經連續出臺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多個農業領域中長期重磅規劃文件。
安信證券分析師吳立表示,預計農業供給側改革仍將作為主線貫穿未來五年農業發展。其著眼點在于:一是大宗農產品去庫存,包括農產品深加工。二是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包括土地流轉和轉基因。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表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村新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從農業領域來看,隨著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依靠拼資源、拼投入的粗放農業發展道路已經難以為繼,部分農產品階段性產大于需與結構性短缺并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難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農產品競爭力難以滿足國際競爭的要求,這就倒逼我們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需求導向和市場導向,提高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促進農業發展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更加有效結合的最佳途徑,也正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涌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動能,這就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要按照融合發展的理念,著力延伸農業產業鏈,創新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模式,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轉化率和附加值,著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著力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用現代的理念引領農業,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水平。”吳曉表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