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胡紅斌等:國外農業合作社運營模式的比較研究

[ 作者:胡紅斌?戴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02 錄入:王惠敏 ]

中國農業生產是典型的依靠家庭勞動力為基礎的家庭經營模式,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進行家庭經營的農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農業合作社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必然和時代選擇。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與農業競爭國際化的宏觀環境中,中國的農業合作社開始萌芽與建立。中國有必要借鑒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經驗,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合作社的運營模式。

1、國外農業合作社運營模式的比較

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具有很強的借鑒性。特別是美國、日本和法國農業合作社在組織職能、組織結構、政府的支持、融資渠道與利潤分配方面對中國均具有啟示意義(表1)。

1.jpg

1.1 組織職能

各個國家的農業合作社在組織職能的設計上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在市場競爭力與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等方面有很大差異。例如,美國的農業合作社,幾乎都是發揮其服務職能的,主要是為農民提供生產過程中的信貸、賒銷和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美國的農業合作社體制中,市場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具體地說,其主要職能有:一是農業合作社主要在農產品或者生產資料的采購、供應與銷售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農產品更多的是通過合作社進行銷售。二是農業合作社為農場主提供1/3的農業投入品。三是美國的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更多的是利益關系的農場主之間的合作,即便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合作社組織,其主要功能是協調與游說,并不能進行直接經營。美國的農業合作社的關系比較平等,更加體現其服務職能,政府更加重視對農業合作社的培訓與教育,而不是管制與指導。

日本的農業合作社的職能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其職能更加廣泛,其活動范圍包括了農民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社會組織的色彩比較濃厚。日本的農業合作社的主要職能有:銷售農產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和大米等;生產與生活資料的采購,如為了降低流通成本,農業合作社與生產廠家訂貨,集中采購農用生產資料;日本的農業合作社還負責對農民進行生產性的指導,主要包括生產計劃的制訂、生產技術的咨詢與農產品結構的調整等。

法國農業合作社按照職能來劃分,分為運輸銷售合作社、農業生產資料服務合作社、生產合作社、農業金融合作社等,主要負責農產品的運輸與銷售、生產資料的采購、生產技術的咨詢、培訓與服務,農業資金的融通等。法國農業合作社涉及的業務種類繁多,包括了乳制品、種植業以及畜牧業等各個行業。

1.2 組織結構

除了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國家在組織職能的設計上各不相同,這些國家的組織結構的設計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日本的農業合作社包括基層農協、縣級聯合會與全國聯合總會3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農民作為會員組成的基層農業協會,第二部分是由基層農業協會組成的縣級聯合會,第三部分是由縣級聯合會作為會員組成的全國農業聯合總會。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進行協同合作,各自承擔各自的職能,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如農民開展的生產資料的采購,就需要通過基層農業協會傳遞到縣聯合會,再由縣聯合會傳遞到全國聯合總會,全國聯合協會統一采購后,再由基層農業協會下發到每一個農戶手中。與其他國家的農業合作社不同,日本的農業合作社并不是農民占主體的經濟組織,而是屬于農戶的政治經濟社會組織,具備一定的社會組織色彩。美國的農業合作社與日本不同,雖然也包括一些全國性合作社組織,但是并不存在上下級的行政隸屬關系。美國的農業合作社主要分為地方性與區域性合作社,劃分的標準也僅僅是按照服務范圍的不同,另外,號稱全國的合作社組織也并不能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主要的職能是進行各方利益的協調。一般來說,歐美國家的農業合作社除了設有負責日常運營的董事會外,還設有負責監督董事會的監事會,進行“一人一票”制的表決權,對出資額較多的成員賦予額外的特殊權力。

法國的農業合作社按照組建方式來劃分的話,包括基層合作社與聯合社。通常來講,基層合作社由農業生產者直接組建,聯合社是基層合作社的聯合,旨在解決基層合作社不能解決的事務。無論是哪個層級的合作社,都實施“一人一票”的決策原則。

1.3 政府的支持

通過對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研究發現,任何國家農業合作社均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主要依靠稅收政策、財政政策與制定法律來支持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美國的農業合作社與日本、法國的不同,屬于獨立的社會組織,政府不參與農業社的管理中來,也就是說,美國的農業合作社屬于民營的社會組織,即使是農業合作社管理局也是行使其研究與合作性的服務職能,主要包括為農民提供農產品的市場信息、開展農業技術的培訓與教育、提供信息咨詢等服務,目的是發展綠色農業。美國政府也僅僅是對農業合作社發揮其協調與保障性的服務,如減免稅收、信貸優惠以及技術培訓等。

日本的農業合作社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質。政府在其中發揮著管理與協調的作用,政府對農戶開展農業技術方面的培訓,不斷發展現代化的農業。從日本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看,其技術推廣活動已經與私營部門的主體開展了合作,通過農業聯盟等形式來推廣農業技術。同時,政府也會給農業合作社以資金與政策支持。日本農業合作社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通常會借助政府的力量來保障農民的權益,對農民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政府與農業合作社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實際上,農業合作社分擔了政府的大部分農業職能,發揮了準政府的職能。

法國的農業合作社承擔了農民、政府與市場之間中介的作用,但是并不發揮其組織與協調的職能。政府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農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方向。但是近年來,政府逐漸加強了對合作者的行政干預,不斷引導農業合作社發展的道路向規范化與制度化方向發展。隨著近年的發展,農業合作社已經成為了政府與農民的利益博弈、表達政府意愿、實施政府決策的有效載體。法國政府也不斷通過稅收優惠、財政支持與法律援助等方式對農業合作社進行監督與管理,不斷通過財政干預與政策扶持引導其發展。如1884年,法國政府頒布了《職業組合法》,引導農民組成“農業職業組合”進行農產品的銷售、購買農業生產資料與融通資金等,實際上就是農業合作社的雛形。1920年,法國政府出臺《互助信用和農業信用合作社法》,該法案規定了信用合作社是“農業職業組合”的附屬機構及其相關的職能;1960年,法國政府出臺《農業指導法》,對大農場給予稅收優惠政策與低息貸款等,促進農業合作社的建立;1962年,法國政府頒布《農業共同經營組合法》,對農業共同經營聯合體以財政補貼與低息貸款;1972年,法國政府進一步出臺相關規定,允許農業合作社進行商業活動,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合作社的健康、有序發展。

1.4 融資渠道與利潤分配

國外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主要有3種:政府出資、會員出資與社會融資。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并不是僅僅依靠其中一種,而是以其中一種為主的多種融資方式相結合。日本的農業合作社最初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盡管后來政府降低了對農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但是此時的農業合作社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實力來獨立經營,同時由于農業合作社行使著政府的部分職能,在政府與農民之間起到了一定的“橋梁”作用,農業合作社可以通過商業銀行獲得大量的融資資金。因此,政府的財政資金與銀行的信貸資金成為了農業合作社的主要資金來源。

法國的農業合作社發展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的援助與補貼,農業合作社建立之初獲得了政府大量的援助與補貼。如農業合作社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最高會得到政府1/5的財政補貼。除了財政扶持外,法國政府會為農業合作社提供稅收優惠,如社員與合作社開展商業往來會享受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另外,法國政府會要求農業信貸機構為農業合作社提供大額的低息農業貸款,同時建立農村信貸機構來支持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法國政府對給農業合作社發放貸款的信貸機構以普通利率與優惠利率之間的差額補貼。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運營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與銀行,政府給予其多種稅收優惠措施。如延期納稅、減免稅收等。另外,美國的農業合作社可以向政府和銀行申請貸款,農業合作社申請的貸款利率一般低于商業性貸款利率。

在利潤分配方面,日本與美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日本農業合作社主要采取股金分紅的方式。美國法律允許農業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經營的模式,但是股利分配不得超過8%,否則不會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同時農業合作社的年終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返回給社員,實際上這是一種與會員制聯系在一起的利益分配機制。法國的農業合作社的流動資金一部分來自其成員,成員也可以從合作社獲得一部分的貨款,合作社會按照貨款的收入扣除成本與盈余返還給成員。

2、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近年,構建先進的農業合作社已經成為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理念。雖然各國的農業合作社在組織結構與職能、政府的支持與融資渠道等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發展農業合作社比較成功的國家依然存在很多共同的特征,通過借鑒國外的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是促進中國新型的農業合作社發展的必需途徑。中國要充分借鑒國外農業合作社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合作社的運營模式。

2.1 進一步發揮政府的作用

通過比較研究政府在各國農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來看,日本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最大,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如農民及合作社對政府有很強的依賴性,最終削弱了日本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歐洲國家的政府對農業合作社是適度支持,通過非行政手段來提高農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最終使該國的農業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國要汲取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對農業合作社以法律和政策加以規范和引導,轉變政府職能,在農業合作社運營的具體事務中學會放手,不斷完善農業合作社的獨立自主的運營模式。實際上,從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否與政府存在隸屬關系,政府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法國農業合作社均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政府出臺了相關法律,進一步明確了農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與職責。一方面,農業合作社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農業合作社也大力貫徹政府的方針,發揮著準政府的職能。從中國的國情看,中國政府在滿足農業合作社獨立運營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監管與服務等職能方面表現欠缺,特別是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經營設施的建設、對農業合作社的運營減免稅收等方面和發達國家具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中國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的監管力度不夠,并沒有對農業合作社進行登記和檢查監督等,進一步保障農業合作社的良好運營。因此,中國政府要不斷加強對農業合作社的監管與監督,通過多種措施加強對農業合作社的監管。

2.2 發展創新型的農業合作社

從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來看,各國均注重對農業合作社的創新與改革。從國外經驗可以看出,任何國家的農業合作社的經營特點都要符合時代的特征,滿足環境的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是滿足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里,農業與農業的發展呈現了不平衡狀態,農村與城市的發展水平表現出了很強的差異化特征,這種差異化特征體現為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并存、分散化的生產方式與專業化生產方式共存、手工生產與機械化作業并存、現代高科技種植與傳統的農耕并存、企業化規模經驗與家庭承包并存。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合作社組織形式的多元化。實際上,中國的農業合作社不必追求一致化的發展。當前,中國的農業發展融合了發達國家不同時期的農業發展特征,中國的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也體現了國外合作社在不同時期的特征。中國要充分借鑒國外農業合作社先進的運營模式,并結合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特點來發展新型的農業合作社,只要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的,都應該予以支持。

2.3 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

在融資渠道上,中國的農業合作社主要采取的是農民出資、政府財政支持、社會融資以及農業貸款的4種形式。對于農民出資的形式來看,很多農民的資金積累并不充裕,出資能力有限;對于政府財政支持的方式來看,目前政府的財政支出有限,財政部用于農業合作社的專項款有限,在全國范圍內的分攤額就更加有限,很多地方政府拿不出充足的資金來扶持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對于社會融資的方式來看,當前中國的農業合作社方面的社會融資主要指來自社會的捐款和投資,由于中國農業合作社受到某些制度與環境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社會資金并不能通暢地入股農業合作社,同時社會資金的投資回報率很低,很難吸引較大投資;對于貸款融資方面,中國農業合作社缺乏合理的抵押物與質押物,很多擔保方面的問題難以解決,很難從銀行獲得充足資金。可見,以上4種融資方式并不可行。因此,發展股份制的農業合作社是一種必然。中國在發展農業合作社的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股份制合作社的特點及存在的風險,正確認識股份制合作社的改革方向。實際上,縱觀美國、日本和法國的農業合作社,各國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紛紛選擇股份制合作的方式,特別是隨著合作社的運營范圍的產業一體化發展與逐漸向產業鏈的上端蔓延,農業合作社對資金、人才與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發展股份制農業合作社是歷史的必然。當前,中國發展股份制農業合作社具有很大的潛力和生命力,應要清醒認識、認真對待并積極引導,促進股份制農業合作社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2.4 發展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從中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歷程來看,構建廣泛主體參與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必然趨勢。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的集多種形式為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從日本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看,其技術推廣活動已經與私營部門的主體開展了合作,通過農業聯盟等形式來推廣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體系的必要保障是充沛的資金來源,實際上,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財政支持與信貸機構的支持,也離不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特別是高素質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只有從人才、資金和制度等方面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農業合作社。

作者簡介:胡紅斌(1978—),女,云南芒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資源經濟、區域經濟等;戴波(1964—),女,云南昆明人,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2017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网站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在线免费人成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