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那些與麥收有關的農諺

[ 作者:邵培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11 錄入:吳玲香 ]

現在人們仍習慣說農田小麥喜開豐收鐮,實際上是喜開豐收機——收割機,機械化操作。但是在鄉村二三十年前,農民的確是用鐮刀動手來收割。那時的“出大力流大汗,打好麥收總體戰”的場景時常浮現在眼前,還有那與麥收的農諺更是永久不忘,時常品味著。

當年國人都熟記毛主席的經典名言“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同時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歷史名言的佐證,農村搞麥收亦如此。在小麥收獲之前先得騰出一塊地勢較高且較寬闊的地塊來作為堆放麥垛打場輾軋,糧食晾曬,以及存放“杈子掃帚揚場掀,碌碌墩子嚇牛鞭”等一系列的專用場地。麥場重地既有“場內吸煙等于放火”的警示標語牌,也有老農隨口說出的俗話諺語:“寧讓糧,不讓場”,意思是場主寧愿借給你糧用,也不能耽誤用場,要不然因打場晾曬不及時造成小麥霉爛損失就無法彌補了。還有“曬場如曬糧”的說法,意思是一旦下過雨后或者早上地面相對潮濕的情況下,就需要先曬干場,后再攤曬糧食,不然也影響曬糧。在小麥動鐮之前社員們大都賣好新鐮把、鐮頭定好,無論新舊鐮,總得先磨磨,直到鐮刀刀刃鋒利為止,人們常說“磨鐮不耽誤割麥”,意思是只有鐮好才能割得又快又好,就是要講求效率和速度,這就與人們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意思差不多。因此,那時常見村頭地頭放著魔石和水盆來供隨時有人磨鐮用。

當然體現季節不饒人,需要緊張繁忙強收割的諺語更多些?!胞湹矫⒎N自死”,是說到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是小麥成熟的重要時間節點,“芒種”到了,小麥就該收割了,因而又有“四月的芒種頂芒種,五月的芒種打罷場”一說,也確有一定的道理?!靶Q老一時,麥熟一晌”是說小麥是有日期的,到了時候,說熟很快,因而有“鐮到自熟”的說法,也是在強調,不要等了能割則割。“七成收,八成丟”,更是強調要不誤農時,不失時機,適當提前點,可割的生一點,到熟至八成以上可能連捆麥個子的腰子也打不成了,更會斷掉無數的麥穗頭子,掉落遍地的新麥粒子無法收起來,是多么可惜呀!此外也需要防備“干熱風”冰雹等自然災害,因而要“虎口奪糧”抓緊收割?!胞溩影l了黃,秀女也出房”,意思是到了小麥收獲關鍵時刻男女老少都要出動,全力以赴忙于麥收,就是大姑娘小媳婦也不能守在農家里了。實際上真是這樣,那時大面積的都是種小麥就靠人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收割任務,忙是自然的,就連小孩也閑不著,那時的小學生還放麥假,由老師領著拾麥拉“復收”,以體現“顆粒歸倉寸草歸垛”的高標準嚴要求。正因為麥收期間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得起早貪黑,整天忙的不可開交,并且白天還熱得夠嗆,所以才有俺莊上的老農的埋怨道“奶奶,單到忙時候割麥!”還真夠“累人”的大實話呀,那時的農業就是大集體農民還不知道“打工”掙錢(實際上也不允許),也不種什么經濟作物,不割麥平時真無農忙可言,他當時的一句“名言”至今留下一個“古語”。

到此,這里來一段“尾聲”,經過一段老農民緊張繁忙的辛勤勞作,小麥也算收割并打場完畢,后續工作就該交“公糧”了,由當時叫公社下派的與社員群眾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組人員具體靠上抓,直到交完公糧才收兵,每到麥收之后生產隊就派部分社員用大車小輛的去交,后來實行“責任田”后就有各農戶拉著地排車去糧所挨號等驗收……。為了抓交糧進度大隊干部不停地催,大廣播喇叭不厭其煩地喊著這幾句話:“自古以來種地納糧買牲口報行(即交稅),皇糧國稅誰也抗不過去,早交的有獎……”當年鄉村人力收割小麥的情景成為永遠抹不去的記憶,與麥收有關的農諺自然成為歷史卻有著時代的印記。其中不乏有經驗之談,有的還包含著樸實的哲理性,這些閃光的語言無不展示著一種挺為寶貴的“麥文化”,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具有農村濃郁的生活氣息,它包含鄉情,記錄鄉親,留下鄉愁,啊!那些與麥有關的農諺!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宣傳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