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根本,是對初心的堅守和對浮躁的拒絕,是追求至精至善,將產品的每個細節做到極致的執著與專注。沒有與大地相隔的器物,也沒有與人類分離的器具。傳統手工藝是承載匠心的種子,只有將它植入大眾生活的土壤,才能長成茂密的參天大樹,形成全社會尊崇匠人精神的濃濃綠蔭。(6月12日 人民日報)
“匠心”,是我們對工作精益求精、細致嚴謹、專心致志的人生態度和境界。作為基層干部直接面向的是廣大群眾,是工作在一線的“工匠”,其工作能力強弱、服務水平高低直接關乎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基層廣大干部職工可謂是任重道遠。因此,筆者認為,“匠心”精神不僅僅是企業生產、工人創作的精神,更是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基層干部要匠心獨具、奮發有為,自覺以“匠心精神”做好各項工作。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式下,我們的工作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如何扎實有效的讓我們的群眾得到實惠,那就是需要我們開拓思維,努力的創新改進工作。如何創新和改進,那是需要我們有一種專心致志的態度,要對工作進行專研,弄透條理,這是創新工作的基礎;如果一件事務你根本不知它是丁卯,對它不了解,也不研究,那談何創新。因此,匠心就是創新工作的重要基礎。
工作的規劃那是需要細致嚴謹的,不能有半點的馬虎。《道德經》里有這樣的話:“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語里也有這樣的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工作的規劃沒有細致到位,那也是要出大事的。可是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導致了人們浮躁的心理,一些人防事故不斷,那都是工作謀劃的不夠細致嚴謹造成的。因此,“匠心”精神那是謀劃工作的根本要求。
總所周知,一項工作有了比較新穎的想法思路和好的規劃,如果沒有落實那也只是一紙空文,也是無用的。工作的落實情況如何那是至關重要的。工作落實不力,那也將導致前期的創新謀劃付之東流。精益求精的要求在落實工作的過程中就凸顯的尤為重要了。讬之空言,不如見之實行。因此,只有將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融合到工作中,才能取得扎扎實實的工作成績。
俗話講:獨具匠心,方得精彩。因此,只要我們黨員干部,將匠心精神內化于心,工作中不浮不殆、不急不躁、久久為功,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夢的實現指日可待。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新橋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