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將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提出到2020年全部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向全國立下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軍令狀。在這事關數千萬貧困人口溫飽的大事面前,依然出現部分黨員干部眼里看不到貧困群眾生活窘境,居然打起了扶貧工作的“歪主意”。近日,樂山市紀委通報了8起全市扶貧領域違紀問題典型案例, 以“精準執紀”護航精準扶貧。
通過分析這8起案例,不難看出當前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一些特點:一是發生地域廣,全市共11個區市縣中有8個區域涉及,涉案區域占全市區市縣總數的72%;二是涉案區域集中,違紀問題高發在項目修建、危房改造、專項扶貧資金等領域;三是涉事者職級低,8起案例中有75%的涉案人員為村級兩委干部;四是涉案金額低,最高為4萬元;五是違法手段呈現多樣化,如無中生有、虛報套取,欺上瞞下、巧立名目。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個個案例確實讓我們咂舌,如何確保扶貧工作各項政策落地實處,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鑒于此,筆者認為,一是暢通群眾信訪舉報渠道,在各鄉鎮、各部門單位設置專門的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以來電、來信、來訪、網絡舉報“四位一體”舉報平臺,暢通群眾信訪渠道。二是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同時加大公開力度,為扶貧資金加入“陽光防腐劑”,確保扶貧資金能夠用于實處。三是加大對扶貧資金“蛀蟲”的懲治力度, 讓違紀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四是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督辦力度,適時開展“回頭看”,確保懲處能夠真正生效發威。
截至2015年,我國還有5575萬貧困人口,他們的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平均每天的生活費不到8元。我們將緊跟著黨中央的步伐,沿著精準扶貧的路子,借助社會合力的推動,確保這5575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這一漸行漸近的現實,萬不可讓扶貧資金被貪腐“蛀蟲”所侵蝕,萬不可讓扶貧大業因貪腐而蒙羞、而受阻。
作者單位:峨眉山市人民檢察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