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農業大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程度超乎想象。柏鄉縣和全國大多數農業大縣一樣,也存在“高產窮縣”的困境,政府想要投入精力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等問題,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但是因為財政窘迫而無力解決。
農業大縣要實現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既要依托自身的農業資源,更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從農業發展中找出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大縣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方向。一些農業大縣的實踐證明,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從而能夠補齊農業現代化這個“四化”同步發展的“短板”。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發展現代農業,是當前傳統農業大縣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選擇。一些農業大縣引進和培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企業,把一些原料產品變為最終產品,能極大地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當前,一些農業縣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不僅面臨著資金短缺、人才短缺的問題,還面臨著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發展。因此,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為農業大縣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
同時,根據主體功能區理念,生態功能區主要保護生態,農業生產縣主要發展農業。但在落實主體功能區政策中,各地尚缺乏相應的具體補償措施。國家層面,應充分考慮農業大縣主體功能區的特性,制定差異化政策。在干部考核中,也應該考慮農業大縣的特點,調動當地發展農業、保護生態的積極性。
此外,在資源要素配置上應更多地向基層放權。目前,多數資源要素都由主管部門掌握,一些農業大縣因為拿不到優質國家項目而喪失很多發展機會。為此,還應通過項目傾斜加大對農業大縣的扶持力度,幫助其擺脫發展困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