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TFP)是研究農業增長的一個主流領域,近年來關于農業TFP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研究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大多數關于農業TFP的研究是基于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把農業TFP增長或技術進步當作農業生產當中的隨機沖擊或外生變量,沒有進一步解釋農業TFP增長的源泉,這是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
新貿易理論等相關理論指出有目的的研發(R&D)活動是技術進步的重要保證,并證實了國際貿易存在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但是,關于農業貿易技術溢出效應的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沒有綜合考慮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的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對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為農業資源稟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土地資源稟賦,還應包括區位分布等其他因素。第二,沒有將農業貿易品具體劃分為農產品、中間品和資本品進行技術溢出效應的分類、比較研究。本文認為農產品進口可以加劇進口國國內的農業競爭,進而提高進口國的農業競爭力與創新力;或者農業中間品、農業資本品的進口可以加強本國的資源整合能力,進而促進農業發展,而這些可能是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路徑。第三,沒有單獨考察發達國家的農業出口貿易對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為落后國家可能通過與發達國家的農業貿易,學習其生產經驗,甚至模仿并生產高質量的進口品,進而促進農業TFP增長,而這也可能是重要的農業貿易技術溢出路徑。所以,本文擬針對以上不足作相關的拓展研究,進一步豐富新貿易理論在農業經濟領域內的應用。
二、理論模型與數據說明
(一)理論模型
本文拓展了C-H模型,借鑒Lichtenberg and Potterie(1998)的方法估算了附著于農業貿易品的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并且為了考慮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的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對農業貿易技術溢出的影響,本文采用雙方的農業資源稟賦差異作為農業貿易額的權重。同時為了考慮農產品、農業資本品、農業中間品貿易以及發達經濟體農業出口貿易對農業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本文采用不同的方式計算附著于農業貿易品的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
(二)農業TFP的測算
本文采用索羅余值法測算了38個國家(地區)的農業TFP。整體上看,38個國家(地區)農業TFP上處于增長狀態。從七國集團與非七國集團的比較來看,七國集團高于非七國集團的農業TFP的平均水平,但是,其增長速率較慢;非七國集團雖然處于追趕當中,但是,農業TFP增長速率很快,而且從2010年開始,非七國集團的農業TFP已經開始逼近七國集團,且有趕超的趨勢。
(三)農業R&D資本存量的估計
本文采用永續盤存法計算了38個國家(地區)的農業R&D資本存量。整體上看,38個國家(地區)農業R&D資本存量處于增長狀態。從七國集團與非七國集團的比較來看,非七國集團處于“S型”增長曲線的早期快速上升階段,七國集團已經處于“S型”增長曲線的后期增長階段,即處于收斂狀態,但是非七國集團與七國集團尚的農業R&D資本存量尚存在一定的距離,說明非發達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在農業科研投入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農產品、農業中間品、農業資本品貿易
研究不同類的農業貿易品的技術溢出效應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點,本文將農業貿易品劃分為農產品、農業中間品和農業資本品。其中,農產品貿易在農業貿易中占據了絕大部分,說明農產品貿易仍然是農業貿易的主流。通過對農產品、農業中間品和農業資本品貿易的比較可以發現,貿易量增長率最快的是農業中間品,年均增長率達到5.33%;而農業資本品最低,為4.65%。
(五)農業資源稟賦差異的度量
由于農業發展常常受到區位因素以及農業資源稟賦的影響,所以,農業資源稟賦相差較大的地方,農業發展方向往往不一樣,本文選取勞均農業用地面積和首都緯度的絕對值共同表示各國的農業資源稟賦。通常情況下,勞均農業用地面積可以決定一國是適合發展大規模農業還是小農戶農業,而緯度可以表示一國的地理位置與區位分布。
三、估計結果
(一)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整體分析
國內農業R&D資本存量對農業TFP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控制住時間效應后,國內農業R&D資本存量的作用仍然顯著。這說明,國內農業R&D活動是農業TFP增長的主要源泉之一,與內生增長理論的觀點相一致。
回歸結果顯示附著于農業貿易品的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也顯著影響國內農業TFP增長,說明在開放經濟中,一國農業TFP增長不僅依賴國內農業R&D資本存量,還依賴附著于農業貿易品的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而回歸結果證明,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正是通過農業貿易這一有效途徑,對國內農業TFP增長產生了顯著影響,即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
在農業生產現實中,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并不明顯,則可能歸因于不同國家之間農業資源稟賦差異的阻礙作用。本文在考慮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后,計算出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為0.05%,略低于國家層面和制造業的水平,也從側面反映了農業貿易技術溢出效應的產生是比較困難的。
(二)農業技術溢出效應分類分析
在不考慮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影響的情況下,農產品、農業資本品和農業中間品貿易均具有技術溢出效應,在其他變量控制不變的情況下,農業中間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最為明顯,農業中間品進口每增長1%,將會引起農業TFP增長0.09%。
在考慮了不同國家之間農業資源稟賦的差異后,農業資本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不再顯著,該回歸結果不穩健。農產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幾乎弱化了一半,而農業中間品的弱化程度較小,說明不同的農業發展條件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產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但是,農業中間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依然具有普適性。
對農產品、農業資本品和農業中間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進行了綜合回歸后,結果顯示,只有農業中間品的作用具有穩健性,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業中間品貿易在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中是最為突出的?;貧w結果表明進口國主要是通過農業中間品貿易,加強了其農業資源整合能力,進而促進了農業TFP增長。
(三)發達經濟體的農業貿易技術溢出效應分析
為了考慮發達經濟經濟體(七國集團)在農業貿易領域的影響,本文設定附著于農業貿易品的國外農業R&D資本存量只源自于發達經濟體。回歸結果顯示,發達經濟體的農業R&D資本存量能夠顯著促進38個國家(地區)農業TFP增長,即存在明顯的農業貿易技術溢出效應。在考慮了不同國家之間農業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后,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有所減弱,但依然顯著。
四、總結
農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農業貿易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由于農業技術水平常常受到區位因素、資源條件、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農業具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因而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更加值得關注。本文基于新貿易理論,利用38個國家(地區)21年的農業貿易數據,拓展了C-H模型,分析了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得出結論如下:
(1)不同國家之間的農業資源稟賦差異不會影響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的存在,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農業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
(2)農業中間品貿易是農業貿易中能夠顯著促進進口國農業TFP增長的一類貿易。
(3)發達經濟體在促進各國TFP增長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發達經濟體積累了大量的農業R&D資本,依然是世界主要的農業科技輸出,所以發達經濟體的農業出口貿易存在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
(4)除了貿易渠道外,本文也發現國內農業R&D活動是本國農業TF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通過本文分析結果的對比,農業R&D資本存量和農業貿易同樣增加1%,前者比后者促進農業TFP增長的增幅高出0.07%,所以,增加國內農業R&D投入仍然是促進農業TFP增長的首選渠道。
作者:高奇正1 劉 穎1,2 葉問燦1
作者單位:
1、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主要糧食作物產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8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