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單位為方便群眾辦事,專門設立“流動服務站”,派出人員輪流值班,下基層、進農村,為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可一段時間后,該單位一些工作人員就以工作時間長、出行不方便等為由推脫,造成有的地方出現“有站無人”的現象。(12月13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需要到城市辦事,但有些人家只有老人小孩,出門不方便;有些地方太過偏遠,交通不方便,辦事花費精力和時間較多。為了給基層群眾解決這些不便,方便群眾辦事,某地專門設立“流動服務站”,派出人員輪流值班,下基層、進農村,為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這樣,群眾有事需要辦理,可以直接在家里等著工作人員將服務送到基層和群眾中,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流動服務站”的設立,拉近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通過“訂單”式服務了解村情民意,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便民服務新機制,更實現黨員干部與群眾“心貼心”,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可以說,“流動服務站”是用心服務群眾的良方。
“流動服務站”是黨員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助推器”。“流動服務站”的設立有利于強化了黨員干部以群眾為本的觀念,提高了工作標準和工作能力,在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的服務實踐中砥礪品質、增長才干,在實際工作中學知識、比服務,實現了“室內坐”與“出門送”的跨越、結合和統一。
“流動服務站”是村級事務的“減壓器”。一直以來,基層村(社區)事多繁雜,村(社區)兩位每天忙得團團轉,但群眾還是抱怨不斷。通過流動服務,完善了鎮、村、戶三位一體的“網格式”管理服務新格局,各項工作、各種服務直接對村、對戶,減少工作環節,有效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村“兩委”干部辦理村級事務的壓力。
“流動服務站”是化解矛盾解決難題的“穩定器”。通過下基層服務,及時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村(社區)發展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黨員群眾的思想動態等,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幫助協調解決,實現群眾需有所述、難有所幫、貧有所扶,讓群眾安享及時解決、即時反饋的高效服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