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入刑后,全國性嚴打酒駕整治行動不斷深入推進,目前酒駕問題已大為減少。然而,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農村地區,酒駕問題仍大量存在,嚴重危及交通安全。《法制日報》記者從河北省公安交管局獲悉,當前該省酒駕、醉駕由城市區向外蔓延的趨勢較為明顯,特別是農村地區,已成為酒駕、醉駕違法的“重災區”。(4月8日 法制日報)
為何說農村地區,已成為酒駕、醉駕違法的“重災區”呢?請看下例這組數字吧,據有關部門統計,2017年以來河北省因酒后醉酒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有40余起,造成55人死亡。其中,涉及農村道路或臨近農村道路的酒后或醉酒引發的交通事故有14起,死亡22人。造成這一慘劇的原因有三:
一,農村人安全意識低,很多人對酒駕的危害認識不足。自從2011年醉駕入刑后,全國各地加大對酒駕的查處力度,“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觀念在城市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農村地區,很多人對酒駕的危害認識不足,況且在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有“無酒不成宴”的習俗,喝酒似乎成了表達禮節和情誼的象征,司機礙于面子,經不住同桌鄉親們軟磨硬泡的高超“勸酒”技巧,頭腦一熱,往往將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規拋之腦后,大開酒戒,豪飲起來……在各種傳統節日和廟會期間,農村聚會飲酒的高峰期也成為酒駕事故的多發期。
二,由于受警力不足,農村地區一般是警力鞭長莫及的“盲區”。不少司機在城市時,懾于“禁酒法令”,不敢喝酒,一到農村則松懈下來,抱著僥幸心理,放松了安全之弦。然而,一時的疏忽往往就釀成大錯,令人觸目驚心的交通慘禍葬送了許多家庭的幸福。
三,農村的路況較差往往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農村公路大多存在一個只重建而忽視維護的問題,路道彎,路面窄且凹凸不平是司空見慣的事實,且農村的摩托車多,一些摩托車手又喜歡橫沖直撞,逞強飆車,這無疑是加大了農村交通事故的隱患。
如何破解農村地區的交通事故頻發的困局呢?首先要加大交通安全的宣傳力度,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成為農村人的常識;其次是地方政府首先要高度重視農村公交網絡的發展,強化“村村通”公路的管理,盡早改變農村公路彎、窄且障礙多的情況;最后,應當嚴查農村地區的交通違法行為,完善農村交通管理機制,徹底掃除偏遠鄉村的監管盲區。對于黑車、酒后駕車、交通肇事、無牌照上路、到期不檢驗車輛等違法行為要重點管理和整治。
(作者簡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