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秀山政協委員成為脫貧攻堅生力軍
——建成村級“農村淘寶”服務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
(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劉發生、文明報道)在2016年12月收尾之際,地處武陵山區深處的秀山土家苗寨,己經建立農村電商O2O體驗平臺120家;攜手阿里巴巴建成村級“農村淘寶”服務站47家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實現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
該縣政協委員主動出擊,實施“五走進?五結合”,立志“不脫貧?不撤退”;縣政協與市政協溝通,把“助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為片區政協會議主題,向政府及有關部門集中呼吁,取得良好效果。
秀山,是重慶市14個國家級扶貧重點縣之一,有85個貧困村、16153戶貧困戶。根據國家要求:2015年完成12個鄉鎮、50個村、3.4萬人的脫貧任務;2016年實現脫貧“摘帽”。秀山縣政協積極參與,年初派出40多名政協委員,深入村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成員,吃在村上、住在村上、干在村上。
“我們從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就醫、就業、就學難做起,從打掃清潔衛生、美化村容村貌做起,從整治大操大辦、促進鄉風文明做起,讓貧困群眾住上幸福房、喝上干凈水、走上通暢路、用上安全電、通上高速網。”縣政協主席周傳明承諾說,不脫貧不撤退。
這些政協委員,有中共黨員和民革、民進、民盟、民建、臺盟委員、九三學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等,他們各自發揮優勢,為貧困戶獻計獻策,出工出力: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周傳明、丁光躍、陳慧、楊波等親自指導,幫助貧困村找準窮根、開對藥方,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協調鄉鎮發展致富產業、多渠道促農增收;縣政協機關委室、委員小組、界別成員,誠心惠民,智力助推、產業扶持、項目引進等活動,引進資金3000余萬元,用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
政協委員嚴克祥精心培育、成片開發高端獼猴桃達56個基地、2.7萬余畝;產品經過全國70多家經銷商的運營,遠銷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香港、澳門、德國等海內外市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美味佳肴;這一產業的興起,帶動了秀山孝溪、清溪、岑溪、海洋、蘭橋、官莊等20多個鄉鎮大量農戶的積極參與,僅50畝以上的大戶,就有96家。
委員雷貴斗帶動貧困村農戶發展蓮藕種植,僅李高村就有36家農戶入股300畝。入股農戶作為合作社社員參加勞動,領工資、得報酬。他把種植蓮藕、荷花、太空觀賞蓮、套養魚鰍等,擴展到石堤、梅江、官莊、清溪等鄉村,總面積達1300多畝。十里荷花千里飄香,香蓮甜藕醉人心田。
醫衛界委員吳光政、吳安明等人,關注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三級醫療體系建設,助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委員走進學校,關注“改薄計劃”實施,普惠制幼兒園建設,高中、職教和特教發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呼吁少數民族高考政策調整,促成市上調整了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由之前降10分投檔改為加10分投檔,幫扶貧困學生;
工商聯界別委員,連續6年資助貧困高中學生,受助的26名高中生全部進入本科院校學習。
按照縣委“兩不愁”、“三保持”和解決戶“八難”,實現村“八有”要求,秀山政協委員從改善貧困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做起,從引進項目、發展致富產業做起,從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就醫、就業、就學難做起,從打掃清潔衛生、美化村容村貌做起,從整治大操大辦、促進鄉風文明做起,讓貧困群眾住幸福房、喝干凈水、走通暢路、用安全電、通高速網,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讓山寨貧困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實現了“委員傳遞正能量”履職實踐活動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市秀山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