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植被:縣域內屬中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亞帶,按植被區系劃分,屬華中偏東亞系。過去對天然值被利用不當,致使現在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的組成主要有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經濟林及沼澤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態多樣致使植被各具特色。縣境內里野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名目較多,主要有林木類、竹類、藥用植物類,花卉類等百個品種。
杉木林場
野生動物:縣境內野生動物屬亞熱帶林灌叢草地農田動物群,常見的野生動物有鼠、野兔等6個種;禽類有麻雀,野雞等22個種;鱗類有鯉、鰱等40多個種;介類有龜、蟹等6個種;昆蟲類有蜘蛛,蟬等46個種;無脊椎類有蝸牛,蚯蚓等6個種,脊椎爬行類有眼鏡蛇,水蛇等14個種;兩棲類有泥蛙,澤蛙等5個種。
礦產: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錳、鉛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鐵、金、高嶺土、白云石和礦泉水等。
錳礦石
旅游土地:縣域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數十里山川相趣,雄奇與精微,恢宏與質樸渾然一體,形成了眾多山、隱山、花石水庫、上石壩水庫等,不但風景秀麗,還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和人文景觀。同時,就地理位置而言,湘潭縣是全省五大旅游區的中心點位置,即東有長沙、南有衡山、西有武陵源、北有岳陽、中有韶山,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加之,有革命紀念地,彭德懷故居烏石、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故居等名勝,旅游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
2004年,湘潭縣堅持“主攻工業,提升農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思路,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實現了縣域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全年完成GDP63.9億元,增長11.5%(比上年,下同)。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0.2億元、16.4億元、27.3億元,分別增長6.8%、21.5%、10.6%;完成財政總收入2.8億元,增長18%,其中國稅11361萬元,增長36.8%,地稅5511萬元,增長28.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億元,其中外資到位額1386萬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8億元,增長6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5億元,增長12.0%;實現農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6.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607元,增長15%;城鎮化水平達到26.9%。去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主攻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顯著增長
2004年,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44億元,增長2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4億元,增長4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6億元,增長36.5%;規模以上工業稅收增長62%;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09%。湘潭潔凈煤有限公司、紅燕化工有限公司產值過億元,使全縣年產值過億元工業企業達到2家;振云塑膠、石鼓電線電纜等兩家企業產值過5000萬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1家。易俗河經濟開發區內食品、醫藥、化工、機電四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胖哥檳榔加工廠二期工程、五洲通藥業二期工程、宏興隆食品、韶力機車等14個重要工業項目,共計完成投資2.7億元,并在年內實現投產。
2、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一是恢復和發展糧食生產成效顯著。去年,中央1號文件下發后,湘潭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16個糧食生產重點縣之一,以此為契機,全縣制定和落實了《恢復和發展糧食生產十大舉措》,促進了糧食生產。全年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78.26萬畝,增加15.96萬畝,增長9.83%;糧食總產85.91萬噸,增加11.17萬噸,增長14.9%。我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光榮稱號。二是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生豬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全年出欄肉豬240.1萬頭,增長9.5%;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水產總值達到18.9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4.5%,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優質稻生產播種面積達93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51%,同比增加13萬畝,增長16.25%。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有新的發展。宏興隆食品、新五豐行等農業龍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三是農民收入大幅增長。通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2004]1號文件和“兩補一降”扶農支農政策,全縣農民增收近5000萬元。同時,勞務經濟加快發展,全縣新增勞務收入2.45億元。
3、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經濟發展后勁增強
2004年,全縣共確定44個縣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54億元。全年共開(完)工項目38個,完成投資10.6億元。其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1億元,按規劃基本拉通了荷花路、天馬路、鴻雁路等路網骨架,初步建成高低排水雙層管渠;新擴建日供水6萬噸自來水廠;改擴建110KV的城關變電站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2900萬元;投入200萬元,改造城區主干道路和燈箱廣告,城區品位得到提高;株洲航電工程、長潭西線等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正加緊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59公里縣鄉公路改造任務,新建通村公路80.4公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工9890處,完成8420處,投入水利建設資金7800余萬元。
4、認真組織實施省、市十八件實事,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各級各部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將省、市提出的為民辦的18件實事,作為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來抓。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中小學校危房改造、縣鄉公路建設和城鎮職工就業、農村敬老院達標、農村沼氣建設等32項考核項目全面完成。就業與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06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349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522人,全年發放基本養老金4910.79萬元。縣城轉城戶安置補償和企業軍轉干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縣政府經多方籌措資金2100余萬元,一次性解決了5568名縣城轉城戶拖欠10余年的勞動力安置費問題;發放一次性救助金20余萬元,解決了327名企業軍轉干部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兩基”成果鞏固,高考本科上線率繼續居全市第一,縣二職已順利通過全國重點職業中學驗收。科教興縣戰略初見成效,創建全省科技進步縣獲得成功。衛生工作不斷加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勝利竣工并正式啟用,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實施,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工作進展順利。文化、體育、旅游事業進一步發展。計劃生育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繼續保持了全省計劃生育工作一類縣的地位。
來源:湘潭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