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縣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的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
近幾年由于國家和各級政府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特別是2004年以來,我縣糧食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良種率也不斷提高,產量水平也比較高。2006年我縣糧食播種面積達187.46萬畝,糧食總產93.84萬噸。水稻播種面積177.46萬畝,其中早稻面積84.4萬畝,單產460公斤;一季晚稻0.2萬畝,單產570公斤;雙季晚稻92.86萬畝,單產532公斤;旱糧播種面積10萬畝,單產550公斤。
二、優質稻產業化開發成績顯著
1、優質稻面積不斷擴大。2006年全縣種植優質稻面積102萬畝,占全年水稻播種面積的54.4%,其中中檔優質稻70萬畝,平均畝產485公斤,高檔優質稻32萬畝,平均畝產465公斤。
2、“一鄉一品”,連片種植。我縣優質稻生產堅持因地制宜,進行區域化布局,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采取“一鄉一品”連片種植,便于技術服務和訂單生產,防止混雜,確保質量。
3、落實訂單,確保農民增收。全縣優質稻訂單面積為50萬畝,其中高檔優質稻32萬畝,全部實行訂單生產。根據收購合同中檔優質稻企業按普通稻加價5%收購;高檔優質稻按普通稻市場價基礎上加價25%以上收購,中路鋪、白石、茶恩等鄉鎮為綠色食品基地在此優價的基礎上,再上浮5個百分點進行收購,實現優質稻優質優價收購,致富農民。全縣種植優質稻可為農民增加種糧收入7800多萬元。
三、抓好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以上級項目支持為契機,自籌部分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主要包括水庫、塘壩建設、標準糧田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農業綜合開發等。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我縣境內還沒有集糧食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龍頭企業,糧食收購要依賴外地企業,糧食收購沒有保障,農民利益得不到切實的保護,建議上級予以項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