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縣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及2011年預算安排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查。

一、2010年預算執行情況及“十一五”財政工作的簡要回顧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在財政增收面臨多重困難,支出壓力空前巨大的情況下,得益于縣四大家的正確領導以及各級各部門的支持配合,財政工作實現了圓滿收官,收入創新高,增速超歷史,保障大增強,運行較平穩。

(一)收支情況

1.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53182萬元,占年度預算116.54%,比上年同期(以下簡稱同比)增加11167萬元,增長26.58%

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134萬元,占年度預算118.32%,同比增加7065萬元,增長26.10%,其中稅收收入共完成19486萬元,同比增加4095萬元,增長26.61%;非稅收入完成14648萬元,占年度預算120.13%,同比增加2970萬元,增長25.43%

2)上劃中央“兩稅”10455萬元,占年度預算110.99%,同比增加2190萬元,增長26.50%。其中:上劃增值稅10412萬元,同比增加2165萬元,增長26.25%;上劃消費稅43萬元,同比增加25萬元。

3)上劃所得稅5515萬元,占年度預算107.95%,同比增加1349萬元,增長32.38%,其中:企業所得稅2780萬元,同比增加1006萬元,增長56.71%,個人所得稅2735萬元,同比增加343萬元,增長14.34%

4)上劃省級收入3078萬元,占年度預算136.56%,同比增加563萬元,增長22.39%,其中:增值稅868萬元,營業稅1919萬元,資源稅291萬元。

2.全縣一般預算支出183355萬元,同比增加34069萬元,增長22.82%,支出按功能分類:

一般公共服務23562萬元,同比增加3367萬元,增長16.67%;國防151萬元,同比增加55萬元,增長57.29%;公共安全10114萬元,同比增加2167萬元,增長27.27%;教育33605萬元,同比增加3430萬元,增長11.37%;科學技術1054萬元,同比增加190萬元,增長21.99%;文化體育與傳媒1540元,同比增加301萬元,增長24.29 %;社會保障和就業31609萬元,同比增加3883萬元,增長14%;醫療衛生22158萬元,同比增加7752萬元,增長53.81%;環境保護4485萬元,同比增加286萬元,增長6.81%;城鄉社區事務5057萬元,同比增加2006萬元,增長65.75%;農林水事務26268萬元,同比增加2920萬元,增長12.51%;交通運輸5016萬元,同比減少522萬元,下降9.43%;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822萬元,同比減少305萬元,下降27.06%;糧油物資儲備管理等事務1093萬元,同比增加60萬元,增長5.81%;商業服務業等事務5260萬元,同比增加854萬元,增長19.38%;金融監管等事務301萬元;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6253萬元,同比增加2527萬元,增長67.82%;住房保障支出4314萬元;其他支出693萬元,同比增加483萬元,增長230%

3.基金收入共完成4249萬元,占年度預算231.93%,同比增加2798萬元,增長192.83%(主要是土地出讓價款增加)。

4.基金支出7818萬元,同比減少586萬元,下降6.97%

5.收支平衡情況。一般預算收入總計194608(一般預算收入34134+上級補助收入147936+政府債券收入3800萬元+上年結余7438萬元+調入資金1300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83355萬元 —上解支出4489萬元—結轉下年支出6689=凈結余75萬元。

十一五是我縣財政工作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縣財稅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沉著應對復雜變化的發展環境和嚴重冰雪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嚴峻挑戰,保持了財政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全縣財政收支規模迅速擴大,整體實力顯著增強,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監管水平明顯提升,財政改革穩步推進,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政保障,也為十二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0年全縣地方財政總收入比2005年增加3.5億元,是2005年的2.93倍,年均增長2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2005年增加20615萬元,是2005年的2.52倍,年均增長20.30%;稅收收入比2005年增加2.97億元,是2005年的4.35倍,稅收所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23.62個百分點。2010年國稅、地稅、財政部門分別完成16633萬元、17221萬元、19328萬元,分別比2005年增加11704萬元、13850萬元、9505萬元,增長237%410%96.76%2010年全縣一般預算支出為183355萬元,比2005年增加13.47億元,是2005年的3.77倍,年均增長30.40%。回顧總結十一五時期全縣財政工作,主要突出以下五個方面:

(一)加大投入促發展,財政實力顯著增強。財政工作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綜合利用財政資金、政策等手段,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著力加大“一園一區四基地”建設和縣城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全力打造經濟發展平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五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二是著力加大衡利豐陶瓷、恒生制藥、三安礦業、尚卿礦業、榮陽鞋業等重大項目建設力度,全力培植支柱產業和骨干財源,2010年,衡利豐、恒生制藥、三安礦業、尚卿礦業分別上繳稅收2682萬元、1821萬元、721萬元、366萬元,到2010年底全縣稅收上500萬元的企業達6家,上100萬元的達21家。三是著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為企業搭建融資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積極為企業跑項爭資,為企業發展壯大輸血注活力。四是著力加大招商引資投入力度,不斷增強外資項目的承載能力和沿海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五是著力加大國有企業改制力度,大力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著力構建公共財政,民生福祉明顯改善。得益于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和上級財政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我縣的財力加速提升,在全力保障基本工資和正常運轉的情況下,著力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真正讓公共財政陽光惠及全縣人民。一是著力推進教育強縣戰略。全面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起全部免除了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積極支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等,改善了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二是著力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2006年啟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縣財政累計配套2984萬元,到2010年已有23萬多戶88萬人參合,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08年啟動居民醫保,縣財政累計配套資金243萬元,2010年底參保人數近11萬人。大力開展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建設,到2010年底鄉鎮衛生院建設全部完工,進一步改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三是著力提高基本養老保障水平。企業養老保險逐年提標,五年來人均提標500元,到2010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5925人,年發放養老保險金1.25億元。四是著力支持安居工程建設。縣財政共配套944萬元,新建廉租住房450套,解決了1656戶城鎮居民住房難問題。從2008年開始啟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三年縣財政共配套1230萬元,維護了農村危房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五是著力救助困難群體。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補助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底參保人數達61784萬人,全年發放金額達467萬元,發放標準分別達到人平每月180元、88元。積極落實城鄉醫療救助,2010年共救助88049人,發放救助金近1300萬元。是著力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積極開展免費電影下鄉進社區活動和鄉鎮文化站建設,免費開放紀念館及部分旅游景點,逐步加大全民健身場地建設,進一步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增強了人民體質。七是著力改善城市環保。逐年加大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經費投入,打捆貸款1.3億元,縣財政配套50多萬元,積極支持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縣財政每年補貼400萬元用于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轉。

(三)加大惠農強農力度,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強農惠農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大事來抓,實現了從取到予、城市反哺農村的轉變,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一是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五年來,累計投入3.8億元,其中縣級配套3300萬元,大力支持農村道路、病險水庫治理、小農水、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農村環保項目、農村沼氣池和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二是及時安全發放農業生產補貼,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五年來,全縣共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農業生產補貼共3.76億元,有效調動了農民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農民直接增收三是積極開展種植和養殖保險,切實幫助農民防范和化解農業生產風險。2007年開展以來,為種養戶直接減少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

(四)抓改革增活力,理財水平不斷提升。一是積極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實施部門預算、綜合預算,逐步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簡化和規范了預算報批程序,進一步強化了財政的調控和分配職能。二是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收付核算改革。加強和統一了資金賬戶管理,有效規范了單位的收支行為,減少了資金的中間環節,真正實現監督關口前移,有效地預防了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促進了廉政建設。三是積極推進非稅收入征管改革。全面實施“多家費、一家收、分頭撥”的非稅收入征管體制,堅持“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收支兩條線”,從源頭上進一步規范了征管行為,堵塞了征管漏洞,降低了征管成本。四是積極推進財政工資統發。工資統發面不斷擴大,有效保障了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維護了干部隊伍穩定和工作積極性。五是積極推進政府采購。不斷完善政府采購管理,全面實現管采分離,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 2010年政府采購規模達6750萬元,是2005年的1.99倍。六是積極配合推進“省直管縣”改革。堅持以數據為基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實現了新舊體制的快速對接,擴權強縣邁出實質性步代。

(五)強管理嚴監督,財政行為逐步規范。一是堅持依法監督。認真貫徹執行《湖南省財政監督條例》和《財政違法處罰處分條例》,規范財政監督行為,真正做到了依法監督。二創新監督機制。堅持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控制”和“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財政監督新機制,進一步提高了財政監督效率。三是突出監督重點。五年來,我們把上級專項資金、重點工程建設資金、惠農支農資金以及“小金庫”、“吃空餉”等作為財政監督的重點內容,從而確保了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健全資產管理制度,開展重點檢查,完善基礎工作,強化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和產權變動的管理,提高了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五是強化收入征管。財稅部門認真貫徹“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十六字方針,以稅源管理為源頭,不斷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加大依法清繳力度,確保了收入應收盡收。

上述情況表明,“十一五”我縣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向好,但也還存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收入盤子依然不大,可用財力相對不足;二是支出壓力不斷增大,消赤減債任務艱巨,財政運行的風險難以防范和化解;三是財政改革難以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收入征管中依然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征管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

 

二、2011年財政預算安排草案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意義重大,為此,財政工作要堅持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經濟、壯大財力為基礎,以強化征收、嚴格監管為主線,以優化結構、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動力,為“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可靠的財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2011年預算安排的基本情況是:

(一)財政收入。地方財政總收入安排61690萬元,比上年增加8508萬元,增長1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7906萬元,比上年增加3772萬元,增長11.05%;上劃中央“兩稅”13014萬元,比上年增加2559萬元,增長24.47%;上劃所得稅6995萬元,比上年增加1480萬元,增長26.83%;上劃省增值稅1079萬元,比上年增加211萬元,增長24.36%;上劃省營業稅2303萬元,比上年增加384萬元,增長20%;上劃省資源稅393萬元,增加102萬元,增長35%

分部門安排情況為:

國稅部門20791萬元,比上年增加4158萬元,增長25%

地稅部門25526萬元,比上年增加2874萬元,增長12.69%。其中稅收收入24640萬元,比上年增加2739萬元,增長12.51%;教育費附加886萬元,比上年增加135萬元,增長18%

財政部門15373萬元,比上年增加1476萬元,增長10.62%

分項目安排情況為:

增值稅17265萬元,比上年增加(下同)3382萬元,增長24.36%;消費稅65萬元,增加22萬元,增長51.16%;營業稅9211萬元,增加1535萬元,增長20%;企業所得稅5019萬元,增加1158萬元,增長29.99%;個人所得稅4696萬元,增加897萬元,增長23.61%;資源稅1573萬元,增加408萬元,增長35%;城市維護建設稅1022萬元,增加170萬元,增長20%;房產稅494萬元,增加70萬元,增長16.51%;印花稅222萬元,增加20萬元,增長10%;城鎮土地使用稅505萬元,增加131萬元,增長35%;土地增值稅691萬元,增加307萬元,增長80%;車船使用和牌照稅187萬元,增加17萬元,增長10%;耕地占用稅2673萬元,減少1775萬元,下降39.91%;契稅1327萬元,增加344萬元,增長34.99%;煙葉稅480萬元,增加210萬元,增長77.78%;行政政事業性收費3260萬元,增加296萬元,增長10%;罰沒收入4187萬元,與上年持平;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825萬元,增加236萬元,增長40%;專項收入5575萬元,增加727萬元,增長15%,其他收入1525萬元,增加216萬元,增長16.53%

基金預算收入安排4469萬元,比上年增加220萬元,增長5.18%

上級補助收入預計138253萬元。

(二)財政支出。2011年財政總支出安排182923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78423萬元,同口徑比上年預算數 (以下簡稱同比) 增加12051萬元,增長13.19%,上解支出4500萬元。一般預算支出功能分類為:一般公共服務18197萬元,同比增長11.34%;國防38萬元,同比增長18.75%;公共安全9348萬元,同比增長41.09%;教育34172萬元,同比增長3.23%;科學技術1256萬元,同比增長50.25%; 文化體育與傳媒1274萬元,同比增長4.40%;社會保障和就業33578萬元,同比增長12.43%;醫療衛生24321萬元,同比增長31.47%;環境保護4417萬元,同比增長124.45%;城鄉社區事務2986萬元,同比增長13.33%;農林水事務20458萬元,同比增長5.56%;交通運輸4604萬元,同比下降8.53%;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1732萬元,同比增長20.09%;糧油物資儲備管理等事務765萬元,同比下降19.21%;商業服務業等事務5420萬元,同比增長15.95%;金融監管等事務16萬元;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9164萬元,同比增長15.40%;住房保障支出2799萬元;地震災害恢復重建支出279萬元,與上年持平;其他支出3599萬元,同比增長29.09%

基金支出4469萬元。

 

三、2011年財政工作的重點和基本思路

(一)大力培植財源,夯實增收基礎。一是要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全力促進經濟發展,主要是做好跑項爭資和搭建融資引資平臺兩篇文章。二是要加大對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著力培植稅源大戶。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力度。

(二)強化收入組織,做大財政蛋糕。一是要強化征收。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打造公正公平稅負環境,完善征收辦法,堵塞收入漏洞,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二是要強化管理。主要是管住土地,管好土地,對土地出讓實行“一個口子、高度壟斷、市場運作”的管理機制,相應成立政府土地基價委員會,加強土地價格估算,確保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要強化清理。一清政府與投資商簽訂的投資協議,督促投資方履行投資協議,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二清扶持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該復征的要及時復征,該補交的要補交;三清國有資產處置是否到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清建筑領域的相關稅收,確保應收盡收。

(三)優化支出結構,突出保障重點。今年的財政支出要做到“兩保、兩惠”、“ 一調、一控”。“兩保”即:保工資、保運轉。在保工資保運轉的基礎上,今年公務員津補貼人平每月增加250元,達到年度人平12000元。“兩惠”即:惠民生、惠三農。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省委要求,今年新農合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貼和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要提標,三項執行到位全年將新增支出在4000萬元以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切實解決困難群體住房困難;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大力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教育強縣進程。“一調”即:調整執收執罰單位收入返回比例,全面實行綜合預算,增強財政宏觀調控能力,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控”即:大力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今年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等三項經費支出原則上不得超過2010年度按規定比例壓縮后的經費預算規模。由于津補貼提標,今年行政事業單位的公用經費要適度調減,原1萬元/人的調減到8000元,其他均調減1000/人;津補貼提標后,各單位要嚴格控制各項補助的發放,年人平不得超過3000元。從嚴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從嚴控制各種慶典、節會經費,從嚴控制會議費,今年凡屬部門工作會議,一律不安排會議經費。

(四)完善監管機制,提高理財水平。一是完善財政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全面清理各種老欠和政府性債務,健全完善舉債和償還的管理機制、消赤減債的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積極配合上級搞好鄉鎮債務的清償工作,切實防范和化解財政運行風險。二是加強重點工程項目資金監督。把住資金撥付關口,按期按進度撥付,實行專人全程跟蹤監督,切實開展績效評價,提高資金效益,節約財政支出。三是加強政府集中采購監督。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深入開展政府采購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單位采購行為,不斷擴大政府采購規模,拓寬采購領域,提高政府采購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各位代表,今年的財政任務重,支出壓力大,收支平衡難,我們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作出新貢獻。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 中文字幕日韩第八页在线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