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出差坐飛機,鄰座上來一位名人。得知我的身份后,開口就問:您說,現在吃的東西,還有什么是安全的?我一時語塞。然后反問他,有微信,看朋友圈吧?得到肯定答復后,我說,那您什么也不能吃!
不過,如果你拿著手機,到任何一個超市中去,要找出朋友圈中說的問題產品,可能一樣也找不到。
這就是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問題事件,是個案,是偶發的;但是影響,卻是全面的,持久的,不斷重復——在網絡上和朋友圈中,是以光的速度,以幾何級數,增長擴散……同時傳播的,還有大量的謠言。
毋庸諱言,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存在,但現在的情況,比起以前,已經大大好轉。一個基本事實是:一些毒性大的農藥,原來是可以隨便使用的,而近年來已經被禁止。例如,去年某地個別農民種植韭菜用了甲胺磷,輿論嘩然。其實,該農藥被禁止使用,是2006年的事;那以前,農民一直在使用的。
隨著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科學檢測的手段日益先進,國家的管理和監控,這些年來不斷強化。原來不作為問題的,現在列為問題了;原來沒有發現的,現在發現了。
三聚氰胺牛奶事件,是個分界點。那以后,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變得極為敏感。
一些媒體的誤報和誤導,加劇了老百姓的恐慌心理。誤報,就是傳播謠言,例如人造雞蛋、棉花肉松、塑料大米、香蕉致癌、草莓致癌、防腐劑西瓜等等。一份影響力很大的刊物,也轉載過謠言,說反季節作物、彩色辣椒、圣女果、甜玉米等都是轉基因的。
媒體也有過誤導:報道的是真相,但不是全部真相。例如,有媒體報道說,某葡萄酒檢測出農藥殘留,該農藥有導致肝癌的風險。而沒有報道的是,該殘留含量極低,僅為歐盟限量標準的幾十分之一。2014 年某電視臺做了湖北轉基因大米的報道,41分鐘的節目中,展現的都是違規種植和銷售,而沒有提一句安全性問題。那個新聞頻道節目在采訪過程中,應該知道那些轉基因大米是已經獲得了安全證書的。那為什么不告訴觀眾?我不好妄測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說了幾十分之一和有安全證書,看電視的可能就換臺了。
有時,有關政府部門人員的表達不當,也會產生誤導。記得幾年前,針對牛奶事件,有關部門的官員說,我國99%的牛奶都是合格的,安全的。這樣說,本意是要安撫人心,而效果卻適得其反。因為,他沒有說清楚,那不合格的1%在哪里,是1%的企業?還是所有企業產品的1%?更沒有說清楚那1%的產品,存在什么問題?如何甄別?
飯桌上,人們常問我的另一個問題,是關于有機食品。幾乎所有人的潛意識中,都認為有機食品的安全性最高。這是誤解。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因為,有機食品不是質量標準,而是生產方式標準,是不使用化學品而已。科學使用化學品,并不會造成安全問題,而不使用農藥等,卻有可能造成蟲害污染并導發黃曲霉素,那是可以致癌的。自然狀態下散養的雞就安全嗎?有禽流感的,都是散養賣到活禽市場上的。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機產品比常規產品更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盡管屬于偶發事件、個案問題,直接影響不大,但波及影響很大,尤其是對社會心理影響非常之大。發生了食品安全事件,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消費者。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無辜的生產者同行也跟著倒大霉,發生巨額損失。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對全國奶業的損害,禽流感對整個家禽業的損害,都是極其巨大的。
因此,對于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個別害群之馬,一定要嚴懲不貸,繩之以法,零容忍。
(作者簡介:柯炳生,教授。曾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長期從事農業經濟與政策研究,有關成果獲國家決策部門重視和采納,曾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做過農業問題的匯報講解,受邀到國際農經大會做大會特邀報告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農評 2017-08-1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