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影響農民脫貧的主要障礙之一。為了改變農村落后貧困的現狀,云南紅河州于2013年啟動實施了以“宜居紅河?美麗家園”為主題,以“房、村、鎮、城”建設改造提升為主要內容的“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幾年過后,紅河州“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在鄉村環境改善,鄉風文明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城鄉投資增長,扶貧開發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7月已完成14萬余戶農村居民拆除重建和改造提升,完成278個“做美村莊”建設,水、電、路等村莊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進,資源要素實現有效聚集,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全州43萬農村居民直接或間接受益。已兌現農戶建房補助資金21.6億元,發放農戶建房貸款23.2億元,拉動農戶直接投資233億元,同時有效拉動了建筑建材、家具家電、運輸服務諸多行業的消費需求。
一、紅河州美麗鄉村建設的三大特色
在實地考查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紅河州的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全國學習:
其一,美麗鄉村的內核: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民住房建設改革結合起來,提升農民住房質量。
解決農村住房問題是美麗家園建設的根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政府把改造重點放在城市,通過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居民的住房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居民也因此成為有產階層,尤其是一線城市京、上、廣、深等,還因有家里有幾套房而成為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所有這些的成功都得益于1996年我國推行的城市住房改革。遺憾的是,我國農民雖然擁有的住宅占地面積與目前整個城市建設占地面積差不多,但由于改革滯后,這些土地面積還基本上是沉睡的資產,農民的房屋質量也很差,農民的住房主要靠自己解決,農民建房也是窮其一生,但生命周期卻只有短短十多年左右,而城市的住房五十多年。由于個體農戶經濟實力薄弱,農民居住分散,缺乏統一整體的建設規劃,村莊私搭亂建問題嚴重,房屋質量較低,十年推倒重建又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提起農村,或許我們首先想到大面積的鄉村基本上是污水橫流,垃圾成災,毫無美感。
提升農民住房質量,紅河州的美麗家園這個抓手選得相當好,通過多項制度改革,使農民的住房質量因此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圍繞住房問題,紅河州提出要通過農村民居建設改造提升來實現“以房惠民”、“以房帶產”、“以房聚財”、“以房擴需”、“以房促變”的目標。“以房惠民”,就是通過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惠及民生。“以房帶產”,就是通過解決農村住房問題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尤其是在一些貧困、落后的地方,通過讓老百姓建房,調動他們就業、創業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發展,增加財富積累。“以房聚財”,就是通過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不僅讓老百姓有房,而且解決房子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權,從而解決他的財產問題,把房子變成財產,甚至把房子變成資產來經營。比如,哈尼梯田周圍的老百姓,把房子拿出來,搞一些鄉村旅游、農家樂,把自家的房子變成財產,財產變成資產。“以房擴需”,就是通過扶持老百姓建房,給予補貼,一定程度上就拉動了內需,農村金融自然就活躍起來;老百姓把房子建起來,還要買一些家俱、家電,農村的消費就帶動起來。“以房促變”,就是通過房子的改善,促進城鄉面貌的改變,促進老百姓精神面貌、生活方式、文明素養的改變。比如,一些地方人畜不分,通過這一行動解決了人畜分離等問題,促進農村文明進步。在進行農村住房改造升級時,紅河州政府還充分考慮到了房屋的抗震設計,大力推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項目,雇傭專業建筑施工隊,保證住房堅固性,實現可持續利用,讓農民住的安全,住的放心。
讓農民建設住房也能夠享受到抵押貸款。目前制約農村內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住房建設,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農村內需都可迎刃而解,而農村住房建設的最大障礙就是農民沒有住宅抵押貸款的權利。調查顯示,農民一生中60%以上的投資是住房投資。農民掙錢能力有限,僅有的錢也不敢消費,因為大部分人可能要窮其一生才能蓋得起一套住房。許多農民一生的大軌跡就是攢錢蓋房、娶媳婦、生子,然后兒子再攢錢建房子,幾代農民就這樣一直循環往復。如果農民也如城里人一樣能夠蓋房靠貸款,最大的資金壓力就解決了,農民可以用自己所建房子進行抵押貸款,靠月供來償還貸款,就可以騰出錢來進行其他方面的消費了。所以,解決農民建房的資金貸款問題,以此來作為撬動中國農村內需的支點,從而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是完全可行的。銀行貸款都需要抵押,而農民所有的生產資料或者牛羊豬等活體是不能作為抵押的,這就是一直困擾農村發展的主要難題。目前農村內需不足,最重要原因就是缺少金融政策這個抓手。房子是農村內需的基石,因為冰箱、洗衣機等其他現代生活設備,都需要有完善的電路與下水道等基礎設施,而過去農民的住房沒有這些設施,如果住房長期得不到改善,這些家用電器等現代生活設備的消費便不可能提振。紅河州通過制度創新,讓農民建房能夠得到銀行貸款,解決了農民建房的后顧之憂。
通過這些改革,農民住上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條件,就過上了尊嚴、體面的生活。變建房貸款壓力為創業致富動力;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產業、主導產業,扶持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立足自然人文、產業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可邑小鎮式的旅游村鎮,推動產村產鎮融合發展,加快了三次產業融合轉型升級。
其二,美麗鄉村的標準:紅河州版的美麗鄉村是“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刮風下雨看凈化,街頭巷尾看美化,舉手投足看文化”。
美麗村莊建設的境界和標準究竟是什么?至今為止,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全國幾十萬個村莊,地理環境、民風民俗、經濟發展狀況千差萬別,不可能也不應該照搬一成不變的普適性模式。紅河州迎難而上,主動開啟了探索城鄉一體化改革的新思維,從其他成功中尋找啟發和借鑒,避免盲目決策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提出了“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刮風下雨看凈化,街頭巷尾看美化,舉手投足看文化”的鄉村建設理念,著力將紅河州打造為風貌各異、特色鮮明的滇南村落。
“白天看綠化”,紅河州結合中低產林改造、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工作,全方位強化村莊、集鎮的綠化美化工程,以增加綠量為重點,大力發展常綠喬木、果木、柳樹、水冬瓜樹等本地保水保土樹種,形成道路河道喬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集鎮、城市周圍水源林的綠化格局。
“晚上看亮化,刮風下雨看凈化,街頭巷尾看美化”,紅河州投入大量資金,全面推進村鎮城安全飲水管網、電網、路網、垃圾處理、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逐步提高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建成完善的城鄉排水防澇工程體系,這將有力緩解村莊晚上漆黑一片,交通不便,污水橫流,垃圾成災的落后環境,塑造村鎮城容貌整潔、環境清新、秩序井然的人居環境。
“舉手投足看文化”,這里的“文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民個人的文化素質,美麗鄉村建設,建設的不僅是“物的新農村”,更是“人的新農村”,改變城鄉面貌容易,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不容易。紅河州廣泛開展公民道德素質提升工程,逐步轉變城鄉公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力求從待人接物,言談舉止方面提升村民素質,使鄉村呈現文明的新面貌。第二是村民對民族、村落古老文化的認知程度,鄉村旅游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其中古村落旅游又是具有很強吸引力的項目,古村落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當地的政府和居民,因此,只有提升村民的文化意識,才能較好的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其三,美麗鄉村的產業支撐:發展新型的農業,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道路。
美麗鄉村必須要有美麗的產業來支撐,紅河州提出其農業要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道路。農民的房屋改造需要貸款,有還錢的壓力,如果產業跟不上,就會造成美麗鄉村建好后,農民為了還錢,又大批流動到城市務工的局面,那美麗鄉村就只是擺設,失去了它的意義。
“生態建設產業化”,是從原來分散的生態建設到聯合協作的一大跨越,這種做法并沒有破壞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而是通過一定組織形式和利益機制,把生態建設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整合,實現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紅河州政府表示,堅決杜絕無序采礦、非法挖山采石,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開發,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路子。嚴格限制森林采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植被恢復,增加森林涵養水源能力。
按照上述方針,紅河州政府正在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規模集中、產業關聯度高的農業產業和農業龍頭企業集群,實現主導產業做大做優,產業結構優化擴展,特色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為村莊、集鎮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二、如何讓我國鄉村更快脫貧美麗?
紅河州版的美麗鄉村為未來我國脫貧變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設,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鄉村要真正的美麗,還面臨許多制度障礙,只有通過不斷的探索,打破這些發展中的桎梏,才能整體上讓我國的鄉村更美麗。
其一是建設農村宅基地的退出機制,讓農民的資產能夠流動,讓農村的房和地“活起來”。
目前美麗鄉村的建設,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僅靠政府和村民的力量顯然不夠,要設法集聚社會資金,而農民住房只有能夠流動才能吸引外來資金,否則是一潭死水。資金是逐利的,只有看到價值,資金才會流進來。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必須破除這些障礙,農民的村莊建設才可能打破這種在低水平上的惡性循環。要破解城鄉資源流動的制度障礙,必須綜合進行農村土地、宅基地的也完全改革,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等農村產權的確權、登記和頒證步伐,加快流轉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
賦予農民建房抵押貸款與退出的權利,困擾中國多年的農村內需啟動難的困境就可以找到一個突破口,就能夠將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從而啟動農村建設的新熱潮。1978年,政府賦予了農自主經營土地的權利,換來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繁榮。可以預料,通過賦予農民抵押貸款與流動的權利,可以再拉動農村增長繁榮30年,帶動鄉村的真正發展,打破目前城市畸形繁榮而農村陷入衰落的困境。
第二,政府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資。德國、韓國、日本的農村幾十年前也很破爛,但現在基本上都是風景如畫,主要原因是政府加大對農村的投資。目前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速度,和我國巨大的需求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大政府對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我國鄉村就會變成真正美麗的鄉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鄭風田原創三農觀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