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謝金華等:不同農地整治模式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研究

[ 作者:謝金華??楊鋼橋??許玉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14 錄入:王惠敏 ]

——以江漢平原和鄂西南山區部分縣市為例

一、引言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的實質是農戶收入問題。因此,農戶生計問題已成為“三農”問題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由于生計策略是分析可持續生計的核心,目前很多學者都在關注農戶生計策略問題。但現有研究既沒有充分考慮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也沒有分析不同農地整治模式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而不同農地整治模式由于實施主體與運行機制不同,其實施效果存在差異,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本文利用湖北省天門市、潛江市以及恩施州宣恩縣、咸豐縣的農戶問卷調研數據,探討不同農地整治模式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

二、分析框架

本文運用可持續生計理論,構建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影響的分析框架。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通過直接和間接兩條路徑來實現。以農地流轉為前提的農地整治項目,農戶將農地流轉給合作社或農業企業后,由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自主進行施工建設;項目竣工后,若由合作社或農業企業將整治后的農地返租給農戶,則將直接影響農戶生計策略。農地整治間接影響農戶生計策略的路徑是:農地整治首先影響農戶生計資本,農戶生計資本決定了農戶生計策略選擇的能力,能力發生了變化,生計策略自然會隨之改變。農地整治影響農戶生計資本的路徑具體如下:第一,農地整治對農戶自然資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戶擁有農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上,農地整治既可以通過小塊并大塊、廢棄溝渠和道路整治、廢棄宅基地復墾而增加農地,也可能因修建道路溝渠、建設農村新居民點、對原有居民點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進行配套建設而減少農地,進而影響農地數量;農地整治還可以通過配套農田水利、道路、農田防護設施,降低田塊坡度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來提高農地質量。第二,農地整治通過參與農地整治項目影響農戶家庭勞力的技能水平,進而影響農戶人力資本。第三,農地整治通過村莊整治工程影響基礎設施,進而影響農戶物質資本。第四,農地整治通過影響農地的綜合質量和價值,進而影響農戶貸款的方便度和貸款額度,最終影響農戶金融資本。第五,農地整治通過對農戶家庭勞力參與社區組織、與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的信任與互助情況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農戶社會資本。

本文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將農戶生計策略界定為農戶生計活動的組合,將農戶生計活動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第一,傳統小農經營,是指農戶家庭投入部分或全部勞力,進行小規模、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第二,農業規模經營,是指農戶進行農業規模化經營,主要包括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家庭農場經營,是指農戶轉入農地,獨自擴大種植業、養殖業或林果業生產規模,投入家庭部分或全部勞力,開展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第二種情形是“訂單式”農業經營,是指農戶可能轉入農地、也可能不參與農地流轉,與農業生產企業或農業合作社簽訂技術與產品購銷協議,投入家庭部分或全部勞力,開展“訂單式”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第三,本地打工經商,是指農戶家庭部分或全部勞力在本地的企業或合作社從事農業或非農業生產活動,或在本地給非企業或非合作社的單位和個人幫工以及在本地獨自經營商業門店、農家樂、民宿等非農活動。第四、外地打工經商,是指農戶家庭部分或全部勞力在外地(主要指城鎮)從事打工經商的活動。

三、數據概況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所用數據來自課題組于2018年初在上述縣市3個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的農地整治項目區和4個政府主導模式的農地整治項目區及其周邊未整治區進行的農戶生計問卷調查。課題組總共收回有效樣本問卷483份,其中整治區有效樣本問卷282份,未整治區有效樣本問卷201份。在整治區282份有效樣本問卷中,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樣本問卷122份,政府主導模式樣本問卷160份;平原有效樣本問卷396份,山區有效樣本問卷87份。

本文選用DID模型考察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由于農地整治項目的建設需遵循一定的原則,因此,是否參與工程或政策可能具有內生性,導致結果偏誤。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法解決該問題。同時,因利用DID方法的前提是處理組和控制組需滿足共同趨勢假設,即如果不存在農地整治政策,整治區與未整治區農戶生計的變動趨勢隨時間變化并不存在系統性差異,且該假定很可能無法滿足。本文利用Heckman et al.(1997)提出并發展起來的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文通過分別對整治區和未整治區、整治區整治前后、不同農地整治模式整治前后農戶生計策略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知,農地整治導致選擇傳統小農經營的農戶明顯減少,選擇農業規模經營、本地打工經商的農戶明顯增加,選擇外地打工經商的農戶變化不明顯;政府主導模式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活動選擇無影響;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活動選擇有影響;平原與山區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具有差異。

計量分析結果表明:農地整治能抑制農戶選擇傳統小農經營生計活動,促進農戶選擇農業規模經營、本地打工經商生計活動;與政府主導模式農地整治相比,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農地整治更有助于農戶選擇本地打工經商生計活動,更能抑制農戶選擇傳統小農經營生計活動,對農戶選擇農業規模經營生計活動有一定促進作用;平原和山區農地整治對農戶選擇傳統小農經營均有一定的負向影響,但平原農地整治對農戶選擇傳統小農經營的抑制作用、對農戶選擇農業規模經營的促進作用均要優于山區農地整治;而山區農地整治對農戶選擇本地打工經商的促進作用要優于平原農地整治。

五、結論及政策啟示

結論:第一,農地整治可以促進農戶生計策略由傳統小農經營生計策略向農業規模經營生計策略轉變,由務農生計策略向本地打工經商生計策略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農地整治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分散化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農村產業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轉變。第二,不同農地整治模式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差異較大。相比較于政府主導模式農地整治,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農地整治更能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分散化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更能促進農村產業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轉變。第三,不同地貌類型區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差異明顯。平原農地整治更能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分散化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山區農地整治更能促進農村產業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轉變。

政策啟示:第一,應繼續加大農地整治的投資力度,不僅要聚合政府各類涉農資金,而且更要發揮政府資金的聚集效應和撬動效應。第二,應創新農地整治實施模式,逐漸縮減政府主導模式的農地整治項目,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地整治。第三,應因地制宜地實施新型經營主體主導模式的農地整治,平原地區農地整治應適當加大土地平整工程建設,提高農地整治與農地流轉的耦合度,山區農地整治應重視村莊整治工程,圍繞鄉村休閑觀光旅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開展農地整治,以優化農戶生計策略,提高農戶生計水平。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11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久久精品官方网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