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強調,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要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制定嚴格規范透明的貧困縣退出標準程序核查辦法。要實事求是,嚴格評估,用經得起檢驗的摘帽標準來衡量驗收,注重脫貧質量和可持續性。要堅持正向激勵,留出緩沖期,在一定時間內繼續實行扶持政策。(新華社3月22日)
在這個數字時代,各類數據標準已然成為評價工作的重要指標。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要求,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制定嚴格規范透明的貧困縣退出標準程序核查辦法。這一標準程序,不可避免的要用各項數據來說話。然而“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筆者認為,在精準扶貧的攻堅工作中,也要破除數字上論英雄、標準下看成敗的怪圈,莫讓扶貧對象在數字指標前落淚。
精準扶貧是當前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內容。面對這場攻堅戰,我們有多少黨員干部希望在這樣的大動作中干出成績,而又有多少黨員干部希望在這樣的大機遇中為仕途添上重要的一筆。這樣的心情,黨員干部不可避免會想方設法讓政績閃光,各項數據指標就成了領導干部的關注點。
曾經因為GDP成為評價領導干部政績好壞的重要指標,所以“唯GDP”一度被炒作成為影響黨員干部前途的唯一指標。雖然近年中央反復強調不能唯GDP論英雄,但是數字化時代沒有了數據指標的評價,其他的各種評價標準都顯得那么沒有權威性、沒有操作性。所以,可以想見,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各類數據的對比,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數字標準,這是讓扶貧工作更加精細化的具體表現,將有助于扶貧工作更加精準。但是,也需要注意數據的可行性、真實性,“經得起檢驗的摘帽標準”不能成為領導干部為了政績而玩弄在手中的工具。如此,“實事求是,嚴格評估”就成了讓精準扶貧工作落地落實、取得成效不可忽視的要求。
如今,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也是要在這瓶頸期能夠用一對一幫扶、各個擊破的方式,逐步解決全國的貧富差距問題。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大目標,“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絕不能成為裝飾精準扶貧的手段,抓細抓實、落地落實才是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的唯一手段。
數字可以說明問題,但是指標代表不了一切?,F在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還有不到5年的時間,我們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破除“唯數據論”,增強看齊意識,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精準施策,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志比鋼堅的韌勁完成扶貧開發的最后總攻,避免貧困家庭在數字中被脫貧,避免貧困人群在數字指標前落淚。
作者單位:宜昌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