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許世衛:農業大數據應用現狀與思考

[ 作者:許世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30 錄入:王惠敏 ]

當前,以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對現代農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農業的根本問題是效率不高、效益不強、效能不夠,原因在于各生產要素缺乏耦合效應,產業鏈銜接不緊,農業大系統循環性、協同性不夠。這就導致了農業發展較為粗放,而這種粗放是與長期以來農業基準數據資源薄弱、數據結構不合理、數據細化程度不夠、數據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低等原因緊密相連。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的突破,更多的數據得到收集,數據流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釋放,數據分析和服務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大數據逐漸成為了農業生產的“定位儀”、農業市場的“導航燈”和農業管理的“指揮棒”。目前,互聯網行業是大數據應用的領跑者,農業正在與大數據加速融合拓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農業大數據的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發文,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的發展。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2015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農業部制定的《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都對農業大數據的發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和指導。各級地方政府逐步加大農業大數據工作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4年,國內首個數據交易產業組織——中關村大數據交易產業聯盟在京組建成立;2015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運營;2016年,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正式啟動;天津、江蘇等省市已經開始或正在規劃轄區內農業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在積極推動大數據產業落地方面,在農業部的統一部署下,農業大數據工作積極推進,一些地方開始建有農業互聯網小鎮、農業物聯網小鎮,示范作用比較明顯。

現階段,大數據的發展進入到技術創新與應用并舉的新時期。目前,我國大數據應用開始突破,如在氣象、水文、交通等方面,已經初步實現了政府信息資源的部分增值利用;許多公司正在積極研究如何利用大數據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產生新的商業鏈條,包括通過電子商務來建立產品的關聯關系,利用大數據進行有效的電子商務分析。但是,應該看到,一方面,我國農業大數據應用及運營能力不足,各地大數據項目中,超過七成都是大數據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層面的軟件開發不到10%,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重擁有、輕共享”的問題,從而導致數據使用程度不高,沒有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農業大數據項目落地難,產生明顯的效益更難,由于農業的復雜性和對農業產業價值鏈理解的局限性,還沒有形成足夠成熟的商業模式,市場化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一手抓技術創新,一手抓數據應用,兩手抓,促進大數據落地,真正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既必要也十分重要。

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一是要“抓應用”,在不放松數據采集、數據標準制定的基礎上,以大數據應用為突破,在應用導向下,瞄準關鍵問題,如數據質量、數據分析、數據價值等,重點突破數據工作瓶頸,發揮大數據戰略資源作用,突出市場對大數據的價值挖掘;二是要“重分析”,要綜合運用地面觀測、傳感器等信息技術,加強農業生產環境、動植物本體感知、農產品市場等全產業鏈數據的采集、匯聚和關聯分析,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指揮調度等數據支撐能力和農業整條產業鏈的效率;三是要“促共享”,共享經濟就是要實現資源的最優匹配,而大數據發展的成果理應為全社會共享,要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農業的文化傳承、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科普教育等功能,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經濟,提高全民參與程度,在供需兩頭做文章,豐富現代農業內涵。

農業從轉型升級到邁向現代化,必然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要推動其發展,不僅要依靠技術創新,而且需要組織創新,雙輪驅動。,需要聚集社會力量,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新經濟、新業態的形成和發展。

(此文系作者在第十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農業大數據共享經濟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中國鄉村發現網自: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波罗野结衣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