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古人云:“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領導干部搞調查研究,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
在筆者看來,基層調研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便于從群眾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掌握基層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作出科學決策,少走彎路錯路,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說白了,只有挪得動“屁股”,才能轉得起“腦袋”。好處雖多,但還得“身入”“心至”才能取得實效。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唯有“身入”“心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掌握實情、把握規律,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大有作為,無愧于中南海新華門正面墻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基層調研中,要將“陪同”變為“親歷”,“定點”轉為“隨機”,“匯報”促為“詢問”,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真相,了解實情,正確決斷,讓調研成果取得實際作用。
現實中,還有一些領導干部走“明星基層”,搞“蜻蜓點水”式調研,作“欽差大臣”指教。這是十分要不得的!此類調研走的是“經典路線”,看哪個示范點,和哪些人員談話,要談些什么內容都已經作好安排。可以毫不避諱的說,是嚴重的形式主義,是不接地氣的。如此調研,領導干部何以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何以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何以知道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何以聽到群眾的呼聲,何以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的調研是一場典型的走秀,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損害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疏遠干群關系。領導干部基層調研“身入”更要“心至”。這,才是民之所盼。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立新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