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靈魂,是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鄉風文明建設本質就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內容。鄉風文明建設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建設農村精神家園,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
社會風氣如何,不僅關系到人與人關系的和諧、關系到每個人精神生活能否得到幸福、關系到每個人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維護,而且還關系到社會道德、社會秩序的良性循環發展,關系到一個民族、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流動性的增加,農村社會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城鄉社會不同方面的影響,農村社會文化風氣呈現多元化。盡管農村經濟、農民收入、農村物質財富得到快速發展和大幅增加,但農村物質財富的大幅增加并沒有帶來農村精神財富的大幅提高,反而是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抬頭或蔓延,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
一、賭博之風
農民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決定了其有更多的時間用于休閑。由于當前主流文化市場的缺失,加之部分農民對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在農閑時節,就將時間用于打牌賭博,且跟風現象較為嚴重,再加上外出打工回家者的參與,賭博之風相當嚴重。有的農村,賭博已不分人群,老少皆參與;不管白天黑夜、村內村外,只要是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勞動間隙,人們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開戰;賭博形式多樣且不斷升級,由過去單一的打麻將、掀勾九,發展到如今的執骰子、架鍋、抽馬掛、搖碗子、推拖拉機、十點半等等。過去人們見面是問吃了沒有,現在見面是問你贏了還是輸了,賭聲一片。因賭博致貧、引起家庭矛盾和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賭博好吃懶做、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等不良習氣死灰復燃,擾亂了社會秩序,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迷信之風
一是喪事大吃大喝、大操大辦。請樂隊鼓手演奏,焚燒冥錢和紙扎制的別墅、小轎車、空調器、電視機、電冰箱、音響、牛、馬等紙制品,更有甚者竟為死者焚燒紙人,什么金童、玉女等等。二是有病不去醫院看,相信巫婆神漢。有些得了病的農民,特別是一些得了重病或久治不愈的人,往往會找一些所謂的“神醫”治療,或者是跑廟燒香、求神告佛,這部分人不僅真誠信奉“神醫”,而且還到處散布傳播“神醫”之“神”。三是算命先生、風水先生明目張膽地掛牌經營。無論婚喪嫁娶、修房蓋屋、出遠門、選墓地、升學考試、外出打工,還是為剛出生的孩子起名都要找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測一測、算一算。四是建廟祭祖、抽簽算命。燒香拜佛求兒女、上香捐錢求發財,建祖廟、豎牌坊,在特定的日子燒香拜祖。五是借宗教之名進行迷信活動。各種非宗教組織活動不僅組織嚴密、活動頻繁,而且有逐步擴大之趨勢。六是借文化旅游之名進行迷信活動。封建迷信在農村抬頭給農村、農民帶來了嚴重危害,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人的全面發展,還嚴重地破壞了農村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三、奢侈浪費之風
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忘了勤儉持家、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未富起來的農民也不愿低人一頭而加入到相互攀比當中來,凡婚喪喜慶,逢事必辦,辦則興師動眾、大操大辦。人情風越刮越大、愈演愈烈,過生日、孩子滿月、考察、修房上梁、參軍、喬遷等等都要請客收禮。每操辦一件“喜”事,少者花費幾百元,多者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最終大多是傾盡所有,甚至東挪西借,負債累累。
四、錢權至上之風
在物欲的驅使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消極思想在農村蔓延。農民的價值取向嚴重錯位,“錢、權”成為時髦,好多人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能使黑變白,有錢沒有擺不平的事;一人當權,全家享受、親戚沾光、萬事皆易的觀念在農村相當流行。
五、仇“官”仇“富”仇“社會”之風
一些地方“官”及鄉村干部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引起民憤,一些“富商”依靠權貴、投機取巧、為富不仁、欺壓百姓,也引起老百姓的嚴重不滿,再加上部分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對待、生活受挫折,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而埋怨社會,就是在這種社會浮躁的“環境”中,一些農民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發生錯位,加上部分新生代的艱苦奮斗精神、勤勞致富思想、守法經營觀念大大弱化,使得人們的偏激心態在現實貧富差距面前進一步被放大,將個人的“仇官”和“仇富”轉化為對所有富人和官員不分青紅皂白的“仇恨”,將其一概視為對立面,最終導致仇“社會”。嫉妒排斥富人、打罵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圍攻鄉鎮府,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象時有發生。“仇官心態”、“仇富心態”和“仇社會心態”造成了人際關系的緊張,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對立,加劇了社會矛盾,嚴重削弱了社會的凝聚力,是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最大障礙。
六、鄙視農業生產之風
多年來,城鄉差別造成了相當一部分農村年青人鄙視農業生產的心理。稍有點能耐的農村青年,都在想方設法跳出“農門”。認為從事農業生產是件丟人的事,這種觀念在“新生代農民”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一方面新生代農民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一是農業生產效益低下;二是既不愿從事傳統農業,又對農業新科技掌握不了;三是眼高手低,低的做不了,高的做不來;四是不經努力就幻想過“城里人”的生活和電視劇中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從心底鄙視農業生產,認為從事農業勞動“沒出息”、“沒前途”,“有本事應該到外面去鬧蕩,在家種地沒出息”,于是大量農村的青年紛紛擁進城市,在享受到城市的文明后,對農村更不感興趣,放棄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多,農業生產后繼乏人的現象相當嚴重。
七、讀書無用之風
“再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即使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大學畢業即失業,畢業后什么都不會干,到頭來還比不上一個從小學畢業進城打工者。現在是義務教育了,孩子上到初中畢業就行了,只要能認幾個字、能出門認路就行了,繼續往上念也沒什么意義。這是農村許多家長對孩子“讀書”的態度。一些家長認為,讀書是有錢人和有權人孩子的事,農村人還是老老實實地當農村人吧,“讀書無用”已成為許多農村家庭的共識。“讀書無用”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攔路虎,培養新型農民的絆腳石,它嚴重地影響著農村經濟社會向前發展。
八、人情世故冷淡之風
目前,“遠親不如近鄰”的良好鄉風在農村一些地方正逐漸消退。一方面隨著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造成了農民之間交流時間的大大縮短,人情逐漸淡化。另一方面受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人與人之間多了金錢關系、少了親情關系,多了個人利益、少了群體意識。另外,絕大多數鄉村都以分散經營替代集體經營,集體經濟的弱化使村民之間交流的動因、渠道和平臺大大減少,村民參與集體意識的弱化,相互溝通與交流的缺乏,也是導致人情世故冷淡的一個原因。
九、哥們義氣之風
農村青少年團伙犯罪持續在增加,主要根源是“哥們義氣”之風的盛行。不少農村青年把“哥們義氣”當作“友誼”,你今天給我一包煙,明天我請你下館子;你早晨幫我教訓了一個冤家對頭,晚上我就替你給“仇人”放血,如此等等。他們以維護小團體利益為出發點,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為朋友報恩或復仇,不惜犧牲和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江湖哥們義氣”危害極大,不僅害人、害已,而且它是維系團伙犯罪的紐帶,也是團伙頭子用以控制和籠絡犯罪青少年的手段。結成團伙,“霸占”一方,危害社會。
十、不孝之風
當前,農村中傳統倫理道德的精髓――尊老養老的觀念正逐步被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所替代,在有“養兒防老”千年傳統的中國農村,孝敬老人的淳樸民風正在消逝。由于婆媳關系緊張、子女嫌棄老人、子女為贍養費互相推諉、兄弟反目、妯娌失和等問題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老人們與子女“分家”過日子,當老人們喪失了勞動能力后,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尤其生病后,子女們很少看望和陪伴。社會養老道德失范,使本已不容樂觀的農村養老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
解決上述問題,除了領導重視、列入各級重要議事日程、提出應對措施外,筆者認為首先還要重視并警惕上述問題的發生蔓延,這就要求我們要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美德,提倡艱苦創業、勤勞致富、崇尚科學、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以社會公德來制約個人行為,以文明鄉風來促進村民和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民主參與意識,在農村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新鮮血液,從而推動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這才是治本之策。
作者單位:中共隴南市委黨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農業:農民》 - 20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