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21日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報告2015》認為,隨著各項農村改革的推進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國農戶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貸款比重不斷提升。當前農村金融面臨三方面新變化。
首先,隨著農戶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對消費貸款的需求相應增加。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農戶生產經營方式轉型,農戶拓展非農經營的融資服務需求逐步增加。據相關部門統計,從2010年到2015年,農戶貸款中消費貸款所占比重上升了10個百分點,而非農經營貸款所占比重則上升7個百分點,而農業生產貸款所占比重則從73.3%下降到55.8%。
其次,互聯網技術在農村金融服務中快速推進。互聯網技術對金融服務的信息收集、業務成本、產品創新日漸產生影響。銀行業的電子化替代率整體接近90%,全國農信社的替代率上升到60%,手機銀行、互聯網銀行、電話銀行業務迅速普及,有效改善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
第三,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斷向最基層下沉。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國1400多家村鎮銀行涉農貸款戶均46萬元,同比減少7萬元,涉農貸款占村鎮銀行貸款比重為93%。表明村鎮銀行業務與目標客戶逐步向農村下沉。省級農信社涉農貸款覆蓋面不斷提升。例如海南省農信社目前發放農戶小額貸款超過60萬戶,覆蓋率超過50%,湖南省農信社為全省89萬戶貧困戶授信,占全省貧困戶的73%。
報告是在中國(海南)屯昌農民博覽會普惠金融專題論壇上發布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認為,農村信貸仍存在三個問題,包括農業風險缺乏管理、農戶貸款效率不高、農村信用體系缺失。發展農村金融任重道遠,需要涉農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推動農村金融進一步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通訊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