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生產一直以來受到“小而分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約束,大多農產品只能自給自足,無法與發達國家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群化生產相抗衡,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我國農業政策就一直強調農業產業化發展,但農業產業化主要偏向產業鏈的縱向擴張,忽視了產業鏈的橫向擴張,農業生產經營者只能依靠自身規模擴大帶來規模效益,卻無法獲得產業集群發展所帶來的外部規模經濟效益(張宏升,2007)。可知,過去一直強調的農業產業化對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作用仍有限。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以及增強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農業產業集群被提到議事日程。農業產業集群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不斷探索,我國也逐步出現諸如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新疆棉花產業集群、云南斗南花卉產業集群等農業產業集群,但與荷蘭、法國和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農業大國花卉產業集群、葡萄產業集群等相比,我國農業產業集群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們應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做法,總結其規律為我國所用。發展農業產業集群與目前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精神相契合。因此,農業產業集群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對農業生產科學布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及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經驗
(一)資源稟賦是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的物質基礎
以荷蘭、法國和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經驗表明,荷蘭花卉產業集群、法國勃朗第葡萄產業集群和美國加州葡萄產業集群皆是依托本地適宜花卉、葡萄生長的水源、土壤、氣候等自然資源條件而形成的區域資源優勢,在以區域資源產業為核心集聚許多相關產業和支撐服務機構在一起的有機整體。荷蘭花卉產業集群得益于極其適宜花卉種植的冬溫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地勢平坦的肥沃土壤、河網密布的充足水源等優越的天然資源條件;法國勃朗第葡萄酒之所以享譽全球,令人向往其奧妙之處在于其葡萄酒口感因產地不同而有差異,勃朗第葡萄種植的同一區域土壤成分有著極大差異,其法定產區的葡萄酒質優味美、口感香甜,憑借其獨特的葡萄種植土壤和適宜氣候,發展成全球著名的葡萄產業集群;美國加州的葡萄產業集群分布在西太平洋沿海地帶,這里日照充足、氣候適宜,適宜葡萄種植和生長,正因為有著天然的氣候、水源等自然資源條件,美國葡萄產業才得以興盛。可見,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天然的自然資源條件;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是農業產業集群生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二)科技創新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驅動劑
科技創新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驅動劑,為農業新品種、新工藝的誕生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保障,是維持發達國家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長久不衰競爭力的法寶。荷蘭在離花卉種植區附近就設有“玻璃城”,專門為花卉溫室栽培提供技術服務;花卉對保鮮冷藏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荷蘭花卉聞名世界、暢銷海外各大洲花卉市場,靠的就是過硬的先進花卉保鮮技術及遠洋包裝技術;在荷蘭,花卉生產基地集聚了大量花卉企業、科研和服務機構,通過合作與競爭組成“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以此為緊密聯系網絡組織紐帶,在花卉生產基地區域范圍內形成了協同發展的“花卉產業群落”,從而形成了從花卉育種研發、栽培、生產、保鮮、包裝到銷售和運輸等環節為核心產業的完整產業集群體系。法國勃朗第葡萄產業集群依托政府投資興建的葡萄產業科技園區的資源而迅速發展,科技園區擁有眾多的葡萄種植及釀造培育、研發、加工等配套服務的科技公司,還駐有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培訓、咨詢等科技服務公司,眾多相關技術服務企業為法國勃朗第葡萄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保證了法國葡萄釀造技術領域地位;美國加州葡萄產業區域周圍分布許多葡萄種植、加工、釀造等產學研機構,為葡萄種植及釀造提供技術、理論支撐服務。譬如,加州議會中設立酒業委員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設有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研發機構,常年為加州葡萄種植及釀造提供技術咨詢、培訓、轉讓等技術服務。
(三)宏觀調控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守護者
農業具有先天的弱質性,易受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且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投資巨大,并具有一定的準公共產品特質,需要政府采取支持農業發展的諸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廣農業技術和咨詢服務、嚴控農業產品質量、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等政策(葉前林等,2014)。荷蘭政府制定了扶持花卉產業發展的激勵財稅政策,吸引企業投資花卉產業;對直接從事花卉種植、培育等生產企業降低其能源使用費和減征增值稅,由原來17.5%降至6%;另外,政府還專門設立財政預算科目,對花卉生產企業建造節能設備、農產品質量控制、新品種培育投入成本給予財政補貼,以降低其生產經營成本。法國政府加大對葡萄釀造技術研發財政資金投入,鼓勵科研院所投入葡萄傳統工藝及釀造技術融合研究,投資建立葡萄溫室栽培國家重點實驗室、葡萄及釀造技術轉化平臺、每年舉辦大型的葡萄酒產品推介會、建立專門負責管理葡萄酒市場交易管理部門、實行嚴格的葡萄酒標準化及商標保護制度,依據葡萄產地的土地、產量、品種、釀造工藝,建立了一整套嚴格和健全的葡萄酒分級與品質管理體系,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護。美國為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加大對葡萄種植農場主的補貼;并從產業、財政和稅收等政策方面予以傾斜,對葡萄種植及緊密相關企業予以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并給予稅收減免。此外,美國還制定了完善的農業保險政策,以求避免農業種植因先天脆弱性及市場價格波動而帶來巨額經濟損失,提高葡萄種植園農場主的積極性。
(四)配套服務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推動力
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是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推動力。健全和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為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便利的個性化服務,使集群內相關農業企業專注于擅長領域,實行專業化生產,通過集群內資源共享以彌補自身短板,實現優劣勢互補,壯大集群內企業生產規模和實力,從而促進農業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荷蘭花卉產業集群內擁有專門為花卉企業服務的技術與合作社機構,提供從花卉培育和選種、栽培技術、溫室設備到花卉物流的便捷化、個性化服務;還有服務于花卉產業的專業化拍賣市場,為花卉企業解決銷售后顧之憂;這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為荷蘭花卉產業集群壯大,在世界上獲取強大競爭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法國葡萄產業集群也擁有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務體系,在其集群內外遍布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研發、服務、培訓、葡萄產品成果交易、物流、保險等相關服務企業,還擁有橫向聯系的葡萄旅游服務業、葡萄種植及釀造文化傳播業等服務企業,良好的配套服務體系為法國葡萄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服務保障。美國加州葡萄產業集群在周圍集聚著為葡萄種植及加工、銷售、物流等為一體的企業經濟合作社,為企業提供葡萄儲存、灌溉、采摘、桶、標簽等便利的個性化服務,節省其交易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推動葡萄業相關企業壯大和發展,推動加州葡萄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品牌戰略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生命力
區域品牌戰略能夠帶動區域產業發展,推動一個區域產業集群的形成,是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走“綠色品牌戰略”,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然而創造出依托優勢資源稟賦的特色區位品牌是實現農業集群化發展的關鍵。在國內外日趨競爭激烈的買方農業市場,綠色農業名牌戰略已成為世界各國或地區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動力和源泉,成為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最有利的砝碼。荷蘭花卉業享譽全球,在國際花卉市場上持續走強20多年,成為荷蘭農業的朝陽產業和出口創匯重要支柱產業,是唯一未享有歐盟農業補貼支柱產業之一,使得荷蘭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花卉產業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成績,離不開荷蘭世界級的花卉區域品牌,提升了農產品品牌競爭力,贏得了世界市場的認可,花卉產品暢銷海內外。法國葡萄實行嚴格的依據葡萄產地的土地、產量、品種、釀造工藝的分級與品質管理體系,維護法定產區的葡萄酒優質品牌,每年舉行新的葡萄酒推介會,打造富有市場影響力的葡萄酒品牌,為法國勃朗第干葡萄酒暢銷各大洲創造了購買市場。美國加州葡萄產業通過走綠色農業產業集群品牌戰略發展道路,創造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集群品牌,提升了美國葡萄酒業的綜合價值,吸引葡萄業的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企業相互集聚,發揮集群內葡萄科研院所、行政服務管理部門的資源協同、組織協同、管理協同和服務協同效應,降低葡萄業的產、供、購、銷成本,從而推動加州葡萄農業產業集群良性循環發展。
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路徑選擇
農業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必然趨勢。我國在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方面仍處于初級階段,還未完全進入集群發展的高級階段。與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相比,發達國家在資源稟賦、科技創新、宏觀調控、配套服務和品牌建設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可以借鑒其有用之處,結合本國國情,探索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之路,加速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葉前林等,2015)。
(一)圍繞資源稟賦選擇發展特色資源農業產業集群
荷蘭、法國和美國產業集群都是憑借當地得天獨厚的區域自然資源,在內源動力和外源動力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全球著名的農業產業集群。荷蘭憑借當地種植花卉得天獨厚的水源、土壤、氣候等自然資源稟賦條件形成特色花卉產業集群;法國勃朗第葡萄產業集群也得益于當地極其適宜葡萄種植和生產的土質與地中海氣候;美國加州葡萄產業集群的形成也依托當地陽光、水源等自然資源稟賦條件。可見,農業自然資源稟賦是農業產業集群生產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是農業區域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來源基礎,這不同于工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周新德,2008)。在我國,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農業現代化及農業經濟增長目標,不顧實際選擇發展不具有區域資源優勢的農業產業集群,結果卻事與愿違。如果選擇當地缺乏優勢的自然資源作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主導或核心產業,農產品競爭就無優勢可言,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甚至最終有可能夭折(葉前林等,2015)。只有依據當地區域優勢農業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區域資源比較優勢才得以發揮,生產的農產品才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二)注重科技創新帶動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作用
科技創新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擁有持續旺盛生命力的驅動劑和內在動力。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與其農業技術不斷創新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荷蘭花卉保鮮冷藏技術、溫室花卉栽培技術、遠洋運輸包裝技術等創新,保持了荷蘭花卉在世界各地鮮艷品質,這些離不開荷蘭花卉種植基地周圍眾多花卉相關科研院所組成“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依靠產學研戰略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共同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花卉種植及保鮮技術突破,年均誕生近千種花卉新品種、新工藝的科技成果。法國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有著上百年悠久歷史,其葡萄釀造技術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高度融合,政府在葡萄種植帶周圍建有葡萄種植科技園區,集聚一大批高科技葡萄釀造、包裝、木桶、標貼、木蓋等技術企業,為法國葡萄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保證了法國葡萄酒的質優品質。美國的葡萄種植及釀造業依靠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的技術服務,尤其是附近加州議會酒業委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等科研機構常年為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交流和轉讓技術成果等,保持了美國加州葡萄產業集群的領先地位。然而,在我國,農業產業集群還處于初級階段,在農業產業基地還遠未形成強大的為其服務的科技企業,產學研合作聯盟目前還處于松散形成,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合作,技術成果轉化率低。政府、高校、科研等政府、企事業單位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協同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不斷為我國農業產業集群提供技術保障,提高我國農產品的技術含量,打破發達國家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提升我國農業大國的地位。
(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對農業產業集群的制度保障功能
在農業產業集群中,僅依靠市場的力量是難以形成氣候的。農業基礎設施領域所需投資巨大、周期長,私人部門不愿意且無力承擔,且帶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避免出現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農業生態破壞、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等市場失靈問題,避免農業領域投資者利益遭受巨大損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該領域的宏觀調控作用。政府一般在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初期會制定農業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給予財政、金融、稅收、保險等政策扶持,激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荷蘭政府對直接從事花卉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給予減稅及財政補貼,政府每年從預算中撥款為其建造基礎設施及技術設備、研究基地,降低能源使用費,對質量控制、新技術設備研及新品種培育投入給予財政補助。法國政府對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取得突破的企業,給予財政獎勵,并給予專利保護,以激發葡萄產業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利用財政資金投資興建葡萄種植科技園區,吸引社會資本及企業集聚,實現科技園區資源共享,并對企業取得的商標給予保護,尤其是法定產業的葡萄酒分級管理給予法律保護。美國從政策上設立政府背景的議會酒業委員會扶持加州葡萄產業發展、設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等科研機構為其提供技術保障。在我國,政府宏觀調控作用還未充分發揮。今后,我國應加強政府對農業產業主導產業選擇的科學論證規劃,制定符合當地適宜的農業資源特色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配備良好的農業技術設施。從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制度保障,嚴格管理農產品質量,維護農業產業集群區域品牌。
(四)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公共服務體系能為農業產業集群內企業提供便捷的個性化服務,節省交易費用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彌補自身缺陷,揚長避短,實現規模經濟,壯大集群內企業的實力,從而促進產業農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荷蘭花卉產業附近就建有“玻璃城”為其提供花卉保溫栽培技術,形成從花卉研發、培育、栽培、加工、運輸、包裝到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法國葡萄在產業區域設有葡萄種植研發、培育、技術研發、木桶、標簽、瓶蓋等近千家相關服務企業,形成生產、加工、包裝到銷售“一條龍”服務體系。美國加州葡萄產區依托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從葡萄種植培育、栽培、質檢、銷售到物流都有相應專業化的服務公司提供精細化的專業服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共服務體系還未形成,應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經驗,健全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從生產、加工、銷售、運輸、技術咨詢、培訓等一體化服務體系;還應依據我國國情,精簡政府行政審批職能,打造一流的金融、財政、稅收、工商、技術咨詢與服務等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為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加速發展保駕護航。
(五)塑造區域品牌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區域品牌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獲取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標志著一個區域產業集群的成功。全球著名的農業產業集群都有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如荷蘭的郁金香花卉產業、法國勃朗第干紅葡萄酒產業、美國加州的葡萄產業等,他們創造了世界級的區域品牌,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帶來了持續發展的動力,提高了農業產業集群的綜合效益,實現了產業集群與品牌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一個區域品牌的建設,需要經過長期品質保證獲取市場認可,尤其世界級的品牌,更需千錘百煉;荷蘭花卉品牌建設,不僅因其具有市場花卉的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更多的是政府的盡心打造,嚴把花卉質量關,建立專門的花卉拍賣市場,塑造新的花卉品種。法國憑借獨特的葡萄種植土質基礎上,依托葡萄傳統釀造工藝及現代技術優勢,經過每年一度的大型葡萄酒推介會,宣傳法國葡萄酒品牌,而且依據葡萄產地的土地、產量、品種、釀造工藝實行嚴格的葡萄酒分級與管理制度,使法國勃朗第等葡萄酒品牌享譽海內外市場。美國建立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管理部門,防止假冒偽劣農產品,維護公共的市場交易平臺,從政策上給予農產品反壟斷豁免權,提升了美國農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在我國,農產品品牌保護處于松懈狀態,時有貼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原產地農產品品牌事件,尤其要嚴把農產品質量關,實行嚴格的農藥殘留物檢測及淘汰制度,維護已有的區域品牌及保護正在成長的農產品品牌,對侵犯他人商標要執行嚴格的懲罰機制,維護公平的市場品牌,為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品牌建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作者簡介:黃福江(1986年—),男,甘肅武威人,經濟師,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農業經濟。高志剛(1972年—),男,新疆阿克蘇人,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循環經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商業經濟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