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集群是在相對集中的區域范圍內,根據區域布局、產業經營和專業生產的要求,具有關聯性或互補性的農業企業及其他機構群,以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為對象,通過產業鏈集聚發展形成的有機群體。農業產業集群作為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方式,發達國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許多著名的農業產業集群。
美國玉米產業集群
美國作為世界玉米產量最多的國家,共有47個州種植玉米,擁有3萬個玉米種植農場,播種面積約占世界的1/4,產量占比在40%以上。美國玉米產業集群的特點是玉米區域化種植和專業化生產。美國玉米種植技術先進,合理輪作玉米、大豆和牧草,合理搭配有機肥料,大大提高了玉米產量。同時,美國玉米加工業發達,玉米產品附加值高,品種豐富,達到4000多種。此外,美國大力加強農業教育和農業科技推廣,對農民組織開展玉米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教育和培訓,研發玉米轉基因育種、玉米深加工技術,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每年都發布玉米產業報告,正確引導玉米的生產、加工和貿易銷售。
法國葡萄酒產業集群
法國葡萄種植面積91.4hm2,種植面積和產量高居世界第二位。法國葡萄酒產業集群的特點是實行區域化種植,形成了13個大的葡萄酒產區,每個產區都有符合區域自然條件的葡萄品種。農業專業化分工明顯,在葡萄酒產區集中了大量的種植園、加工企業、服務組織。同時加大對葡萄酒科研和相關技術培訓的補貼投入,培養了大批葡萄酒科技人員,創造出新的葡萄酒釀造技術。通過葡萄酒行業協會加強管理,建立葡萄酒分級與品質管理體系,促進了葡萄酒產業集群的標準化。每年都進行質量檢查,檢查結果不合格的葡萄酒廠將被降級,從而保證了葡萄酒的品質。
荷蘭花卉產業集群
花卉產業是荷蘭農業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到8400hm2,銷量約占全世界70%以上。荷蘭花卉產業集群的特點是專業化生產和明確的社會化分工。以家庭農場為單位進行生產,銷售推廣、科研開發、物流運輸、配套設備都由專門的合作社機構提供,構建了完整的集科技研發、生產加工、營銷批發等為一體的花卉產業鏈。在生產、收購和加工環節全部使用機械化作業,提高了各環節的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此外,建立了包括拍賣市場、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三級花卉流通體系,保證了花卉產業集群的高效運轉,并加強科技研發,集合大學、科研機構、國家組建的研究所、企業自辦研究所,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品種。
與國外相比,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雖然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業鏈短,農產品粗加工多,附加值不高;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核心競爭力弱;支撐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等。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優勢做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1、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中國發展農業產業集群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進行作物和品種優化布局。突出差異性,避免同質化和重復建設,注重突出集群的區域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形成優勢產品品牌,發展特色農業集群。
2、培育壯大農業產業龍頭企業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兼并重組、市場競爭和資本擴張,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凸顯規模大、競爭力強、關聯性高的特點。加強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互融合,強化龍頭企業與農民的聯系,引導龍頭企業實行股份制,吸收農民參股入股,形成利益共同體。在合理聚集同類龍頭企業的同時,還要引入競爭機制防止壟斷,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3、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要建立高科技的農業產業體系,提高產業集群的科技含量。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公共科研開發推廣服務平臺,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食品、醫藥、能源等深加工產業,不斷增強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實現農業經濟增長的循環化與科技化。
4、不斷完善產業集群服務體系
加大資金、政策投入,加強對產業集群區域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對集群內中小企業的創業扶持,在財政上給予適當補助,擴充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建設農產品物流體系。建立和制定生產質量管理控制體系,保障農產品生產質量。完善中介服務機構的功能,提供物流、信息、法律等相關服務。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高校、培訓機構聯系合作,培養各類技術人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