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統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印發,為各地農業部門和社會主體推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找到了著力點和落腳點。
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總的來說“特”在農業產業,“新”在互聯網元素。其內涵就是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的各個方面相融合,以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運動養生等特色產業為發展載體,是將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等功能融為一體的創業創新平臺。可以說,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海南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的探索,這個文件進一步厘清了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總體思路、融資模式、重點任務和機制路徑。通過認真研讀這個文件,筆者認為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特”在市場主體的作用。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主體是市場。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主體成為小鎮開發建設的重要力量,《指導意見》鼓勵各級農業部門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和支持企業等市場主體投入資金的方式開展小鎮建設;讓市場化運營成為小鎮經營管理的主要形式,使企業真正成為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二是“特”在審慎監管的原則。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引導、規劃和監管的主體是政府。近年來,各類特色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將特色小鎮作為“拿地拿錢”的招牌和盲目跟風現象。因此,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要堅持邊發展邊規范的原則,既要大力鼓勵市場主體發揮資金、人才、建設、運營等優勢積極投身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又要加強市場主體資質審查,做好過程監管,做到事前要求明確、事中嚴格監管、事后稽查和績效評價,將社會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降到最低,嚴格保護農民利益。
三是“特”在農業產業的發展。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生命力所在。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必須要與農業產業發展相融合,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等相結合,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以農業特色產業為基礎,堅持產業先行,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同時,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要打好農業品牌這手牌,利用品牌建設來助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聚焦優勢品種,重點打造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產品品質優良、質量安全體系較為健全、生產方式綠色生態、市場競爭力強、適合網絡營銷的農業品牌,推動產業發展,支撐小鎮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是“特”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是驅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新引擎。我們正在經歷信息社會,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要牢牢抓住信息化這個牛鼻子,以智慧鄉村建設為切入點,因地制宜地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激活和釋放農村數字紅利。讓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相融合,與文化、旅游和康養等產業相結合,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水平,提升農村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方面有更多的獲得感。
作者單位:農業部信息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