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入資本發展鄉村產業時注重加強與農民的利益聯結
黨的十九大決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要實現產業興旺,引進社會資本、工商資本下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是必要條件,其中,關鍵是調動企業與農民雙方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作用。
當前,絕大多數龍頭企業還沒有與農民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農民普遍只有較低的土地租金收入和零星的打工收入,1畝地的土地租金收入僅200-500元(個別地方有600-800元或更高),部分農民個別時候打點工,缺勞戶和老弱病殘戶則沒有打工收入,二者折算加在一起,1畝地屬于農民的收入一般不超過1000元。一方面是農民收入低,另一方面公司也很難,種在地里的水果等農產品時常遭到偷盜而無人干涉,形成大面積減產導致虧損嚴重。
當前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利益聯結模式與利弊簡析
土地租賃模式。企業流轉農民的土地,付給200-700元/畝(或更高)租金后,自主經營。農民的收入除土地租金外,有少量農戶有一定的打工收入,這是當前各地的主要模式。土地租賃模式農民收入穩定,風險較少,但產業發展好壞與農民無關,農民只是獲得較低的土地租金和較少的勞動報酬,沒有建立起農民與產業發展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沒有真正結成各方參與的利益共同體。引進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剝奪了農民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不利于產業長期穩定發展。
土地入股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按比例進行利潤分成。土地入股模式可以實現企業與農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農民自身缺少市場經濟能力,難以承擔市場風險,并且農民與企業之間的互相信任不足,目前采用較少。
土地入股產值分成模式。實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產值分成、二次返利”,這是一種新型利益聯結模式,逐漸受到各界關注和普遍歡迎。土地入股產值分成模式中,農民不存在較大風險,既可以實現農民保障性收益,又可長期享受產業發展紅利,有利于產業長期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加強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的好處
其一,能夠保障企業投資農業的根本利益,解除農產品被有意無意破壞的隱患,保證生產關鍵時期有較充分的勞動用工,確保產業延續性,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其二,能夠保障農民利益,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從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其三,能夠更好地把村集體、企業、農民融為一體,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更好更快地達到鄉村振興戰略總體目標。
典型案例1:射洪縣振昊農業有限公司在沱牌鎮、明星鎮規劃建設“萬畝柑橘種植示范園”時就采取了“土地入股、收益保底、產值分成、二次返利”利益聯結新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專合社,專合社參與公司的生產、管理、銷售等,土地產值按農民土地入股占25%、公司占74%、村集體占1%的比例進行分成。前三年無經營收益時,公司向農戶支付保底收益700元/畝/年,農戶旱澇保收,風險為零。從第四年起,公司按產值進行分成,若收益不足700元/畝/年,則仍按保底收益標準保障農戶收益;如果公司實現盈利,按所得純利潤的10%向農戶返利,并對貧困戶另行給予每畝產值5‰的特殊照顧。目前,園區已種植柑橘5000畝,帶動2000余農戶實現利益聯結。此模式下,農民的收益隨著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同步提高,農民既有打工收益,又有經營收益,還有二次分利,村集體也有收益,能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但此模式中農民收益只有25%,稍低了一些,能再高點就更好了。
典型案例2:安居祉香農業公司成功發展藤椒產業,現已建成1200余畝藤椒種植核心示范園,輻射帶動13個貧困村發展藤椒5600余畝。公司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級組織+農戶”基地建設模式和“532”利益聯結機制。該運行機制有效解決農村單家獨戶、散種散養的產業發展弊端,按“532”比例進行利益分成,即村集體占50%(主要用于貧困村發展公益事業和產業后續發展等事宜),專業合作社占30%(主要用于技術支持、合作社滾動發展資金及管護人員的激勵獎補等),貧困戶占20%。公司無償為林農提供技術服務,最低收購價不低于10元/公斤,將帶動2000余農戶脫貧致富,戶均增收2萬余元。此模式中,村集體收益偏高了點,如果能將村集體收益劃出15%-20%給農戶就更好了。
推動企業與農民緊密利益聯結的建議
一要積極探索新型利益聯結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主動與農民形成深度利益聯結,大力發展專合組織、家庭農場、業主大戶,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建立龍頭企業、產業合作社、農民之間的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促進農民在有保底收益的前提下與各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真正利益共同體。推廣“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專業協會+基地+農戶”等組織形式,盡快形成扶貧新機制。
二要加強政策導向,鼓勵企業加強與農民利益聯結。對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并與農民緊密利益聯結的產業,實行“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激勵政策。政府對企業支不支持,主要應看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關系,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與貧困戶增收關系緊密的就大力支持,聯系不緊密的就少支持或不支持。
三要倡導借鑒安居祉香公司“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級組織+農戶”基地建設模式和射洪縣在甜橙基地建設中開展的“土地入股、收益保底、產值分成、二次返利”利益聯結新模式,積極探索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其他利益聯結方式,形成企業壯大、農民增收、集體增強、產業發展的多贏局面。
作者第四川遂寧市林業局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遂寧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