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岳茂銳: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與困惑

[ 作者:岳茂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6 錄入:12 ]

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緊緊抓住中央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好機遇,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主要做法

規范引導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泰安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132.42萬畝,占家庭承包面積的28.7%。其中,5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流轉面積91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68.7%。流轉土地形成規模,減少了路、溝、渠、壟占地,可增加耕地面積近10%,這部分土地作為集體所有,可直接流轉,向承包方收取流轉費。另外,村集體通過提供服務,向流入方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實現了增收目的。寧陽縣鶴山鄉大力推進實施土地“全流轉”,流轉土地近3萬畝,形成了薄皮核桃、有機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基地,既帶動了當地農民人均增收8000元,也促進了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多元。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全市龍頭企業總數達到850家,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到6291家,家庭農場達到1953家。其中,由村集體領辦的農民合作社684家,占總數的10.9%。村集體努力謀求與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與合作社的結合點,通過對接龍頭企業、集體領辦合作社、以集體資產入股或提供服務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肥城市湖屯鎮前興隆村充分借助“浙江滕頭園林苗木公司”基地落戶當地的有利條件,發動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成立了肥城匯隆土地股份合作社,每畝土地為一股,每年保本分紅800元,村集體以200畝土地入股,每年增收16萬元。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現村集體節支增收。一是實行集體資產資源處置招投標。全市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招投標的鄉(鎮、街道)和村(居)分別達到85個和3040個,分別占總數的96.6%和85%;共開展統一招投標3648次,總額5.8億元。二是加強集體經濟合同管理。目前,全市共代管經濟合同22萬份,合同代管率達到85%,合同總額17億元。特別是通過開展“三資”清理,大幅度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加強農村扶貧開發,促進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自2011年以來,全市共落實省以上財政扶貧資金9754萬元,市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1600萬元,為貧困村上種植、養殖和水、電、路等基礎建設項目786個,所扶持貧困村農民年均增收15%以上,村集體增收20%以上。借助于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扶貧開發項目,在新泰市劉杜鎮、岳家莊鄉投入中央財政專項資金8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100萬元,鄉村自籌資金92萬元,連片建設小型生產性公益設施,目前已規劃硬化生產路23.45公里,加固塘壩3座,促進了村集體和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存在問題

村集體收入渠道單一。目前,絕大多數村資源匱乏,缺乏產業開發、資金運作等支撐手段,村集體經濟增收“束手無策”、“無從下手”。

村集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不密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獲得豐厚收益。但多數村與新型經營主體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合作雙贏利益聯結機制,很難從中分享發展成果。

針對村集體的扶持政策、資金較少。目前,國家對農業的補貼主要針對農戶個人、新型經營組織,缺少對村集體的直接扶持,特別是轉移支付資金數額現已滿足不了村級正常運轉的需要,村集體服務能力弱化。

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困難。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路水電學等農村公益事業基本由村級承擔,為數不多的上級補助資金僅起到補充和引導作用。村級不得不自籌資金搞公益事業的建設,有的甚至還為此貸款借款。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農業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纯爱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这里只有精品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