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汝州市汝南辦事處不少村民向記者投訴說:你看看我們這里的天空和地下,再看看路邊的花草和樹木,到處都沾滿了灰塵。五年多來,汝州電石廠一直不停污染著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也一直不停的投訴,官方給我們的答復始終都是“正在處理”。(4月26日《京華時報》)
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面對嚴重的污染問題,涉事企業(yè)和當?shù)毓俜降拇_有過改進和處理,但效果不明顯,當?shù)卮迕褚膊毁I賬。而當村民不斷投訴并睜大雙眼盼望局面有所改善時,有關部門則以“正在處理”回復,結(jié)果陷入了“村民投訴——有關部門‘正在處理’——村民再投訴——有關部門仍是‘正在處理’”的惡性循環(huán)。
也許“正在處理”是事實,因為對任何群眾的投訴都需要一個調(diào)查的時間,也需要一個決策的過程,而群眾投訴5年之久,有關部門一直是“正在處理”,恐怕就有點忽悠老百姓的感覺了。這里的“正在處理”,顯然充滿著莫名的神秘感,可以回復公眾的任何投訴,也可以擋住任何“為官不為”的置疑,更可以搪塞一切媒體的追問。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對村民的投訴,我們現(xiàn)在正在“處理”,不是“為官不為”;也正是因為“正在處理”,所以現(xiàn)在還沒有結(jié)果,因而也就沒有任何信息透露給媒體。一句話,“正在處理”可以成了有關部門的“萬能回復”,成為有關部門“為官不為”的擋箭牌,成為擋住處理進展甚至處理結(jié)果的屏障。
“正在處理”之所以成為“萬能回復”,是因為“正在處理”能將相關部門的不作為或者不敢作為的責任撇清,因為在民眾的投訴中,涉事的一方往往在當?shù)赜兄^高的知名度,是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所以,在面對民眾集中投訴的“風口”時,有關職能部門迫于輿論壓力,表示對相關或責任人“堅決進行處理”。而過了這個“風口”,“處理”也就沒有了下文,有民眾或媒體追問,則回復為“正在處理”,最終恐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另外,“正在處理”成為“萬能回復”,著實反映出相關職能部門只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心態(tài),反映出一些黨員干部遇到危難險急問題繞道而走的“慵懶撒”病癥。不論是公眾投訴什么問題,也不論投訴的問題多么嚴重,只要上級主管領導重視,就會迅速去查、從嚴處理;反之,如果上級領導不重視,或者出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考慮,那就可以不顧公眾的投訴,也不顧媒體的追問,就會千方百計地“推拖”,想方設法地“回避”,實在不行,就以一個“正在處理”來回復。就拿報道中提到的汝州電石廠來說,其是當?shù)氐募{稅大戶,是當?shù)氐闹еa(chǎn)業(yè),背后定會有地方政府的支持,環(huán)保部門在接到村民投訴后,是不是要嚴肅處理恐怕還真要好好掂量一番。
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講過,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換取經(jīng)濟的一時發(fā)展。所以,要終結(jié)“正在處理”這個“萬能回復”,就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面對民眾投訴,各級政府特別是職能部門絕不能因為涉事單位規(guī)模大、對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貢獻大就網(wǎng)開一面,而應該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敢于擔當、敢于碰硬,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處理結(jié)果。
作者單位:鄭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支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