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那篇《最悲傷作文》嗎?文中句句戳中淚點,令讀者看完只剩下心疼。同樣在四川大涼山地區,有一座“懸崖村”,這里的孩子們上學要冒著生命危險抓住藤梯爬上懸崖峭壁。當你看到那些圖片時,孩子們無助和渴求的眼神或許會讓你久久不忘懷。(新華網 5月25日)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知識改變命運,道路致富鄉村,從“懸崖村”孩子們的眼睛里看到希望。因為,“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要找到扶貧“金點子”才能使“懸崖村”擺脫目前的困境。
首先,要讓“懸崖村”孩子們能夠安全上下學。給孩子們添置一些防滑手套或護具,這樣可以讓孩子們翻越懸崖峭壁時多一點保障,也讓家長們放心。然后在考慮能否修建一條長期供孩子們讀書之路,供村民方便之路。施工一條當地村民合情合理的村道,既需要專業設計全盤考慮,也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搭建平臺、讓“懸崖村”村民看到希望。
其次,要加強宣傳報道,籌集資金。要切實做好“懸崖村”的宣傳報道工作,召開鄉、村全體干部大會,傳達發展“懸崖村”政策措施,明確籌集資金和發展規劃。制作宣傳圖版、條幅和印刷宣傳材料,在電視、網絡媒體等廣泛宣傳“懸崖村”的現實情況,為籌資工作造勢。要提高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情和積極性,要使籌資政策家喻戶曉、藍圖規劃深入人心。“懸崖村”致貧情況特殊,政府和社會的力量要同時進行,政府要明白整個扶貧工作,既要充分采納各方的智力資源,又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讓“懸崖村”變為“脫貧村”。
再次,要科學施策、精準發力。要統籌“懸崖村”扶貧項目與產業發展、道路修建與旅游發展、當前脫貧與長遠發展的綜合考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心規劃、科學制定幫扶措施。同時,要調動一支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干部隊伍,又要具備真抓實干的扶貧精神。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調動村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和幫助“懸崖村”走出一條最終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發展的新路子。
在“懸崖村”扶貧路上,要“輸血”扶貧與“造血”扶貧相結合,扶貧與扶志、扶技相統一,堅決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將“金點子”用于“懸崖村”脫貧工作中,扶出新希望、新成效,讓“懸崖村”村民能夠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