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農業景氣指數測算結果顯示,農業經濟總體呈平穩運行走勢,農業景氣指數與一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點),農經預警指數雖受出口增長有所下滑、投資增長高位回調影響略有下降,但仍運行在正常的“綠燈區”中心線附近。從反映農業經濟運行狀況的具體指標來看,農業生產保持平穩,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比一季度微升0.2個百分點,夏糧生產再獲豐收;農民務農收入增長平穩,名義增長速度為8.5%,雖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的增長水平高2個百分點以上;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速為3.0%,連續2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農業投資同比增速為19.5%,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高1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總的來說,當前農業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未來發展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應在降成本和補短板方面取得突破。農業降成本,應當在穩住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同時,著力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同時,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土地的規模、集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單位土地的投入成本。農業補短板,既要補足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方面的“硬”短板,也要補足農業人才、技術及支持農業創新的金融體系等方面的“軟”短板。
二是加大農業綠色發展力度。綠色農業的發展,既要求少打農藥,少用化肥,又要求節約用水,節約用地,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業,還需要改善綠色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外部環境,比如加大食品綠色安全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全社會誠信文化建設。
三是鼓勵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我國農業用地類型多樣,農業勞動力資源豐富,應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鼓勵發展蔬菜、水果、園藝、山林產品等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
四是要警惕豬周期的劇烈波動。由于豬肉需求總體比較穩定,豬肉價格的波動主要來自供給的波動,為防范豬肉價格劇烈波動,關鍵是要對豬肉供給能力的變化進行及時監測跟蹤,對豬肉的進出口和倉儲進行妥善協調,推動豬肉深加工產品的開發,穩定養殖戶的預期,盡可能減小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