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廢井之類的安全漏洞,涉及鄉村公共管理這道緊迫的現實課題。在這點上,我國城市管理的發展軌跡為鄉村公共管理提供了實踐樣板。如果網格化管理推送到鄉村,每個人、每臺機動車、每條村道以及每個井口、涵洞、溝渠等都將納入統一管理的智慧系統,哪個廢井還沒有回填或者還沒有做好護欄,都會有專人負責,廢井“吃人”就不會發生
鄉村廢井隱患最近因河北男童墜入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其實,在這次事件之前,媒體公開披露的廢井墜人事件多次發生。據記者了解,在廣袤鄉村還有許多與廢井類似的廢礦、廢坑、廢沼氣池、廢涵洞等存在,傷人損車情況時有發生,很多只是未公開報道。此類安全事故,暴露了鄉村公共管理的漏洞、盲區與薄弱環節。
對鄉村廢井之類的安全漏洞如何治理?通常大家會認為,當然誰掘井誰負責。這一說法在傳統封閉的鄉村條件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也能一定程度解決問題,但是在農村人口大量外出、守家種地以兒童老人居多的情況下,單個農戶對解決廢井之類的難題顯然力不從心。比如,20年前有人幫助打了一口扶貧井,10年后因為缺水成了廢井,如今幫助打井的人已遠去,受益農戶也外出務工,甚至舉家遷移進城;或者當年是合伙掘井,但現在合伙人已離開,誰來處理這口井的后事?
在網格化管理體系下,城市公共安全的每一個環節,從每一個人、每一幢建筑、每一條道路,到每一個井蓋、每一個消防栓、每一根電桿,都是清晰可尋的,發生問題前、遇到問題后,責任人會立即跟進,及時解決問題,從而較好地避免了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在一些智慧型城市,網格內街道的任何一個井蓋如果發生位移,系統會自動報警,市政人員馬上解決。
城市網格化管理樣板同樣適合鄉村公共管理。如果網格化管理推送到鄉村,每個人、每臺機動車、每條村道以及每個井口、涵洞、溝渠等都將納入統一管理的智慧系統,哪個廢井還沒有回填或者還沒有做好護欄,都會有專人負責,廢井“吃人”就不會發生。實踐中一些實行網格化管理的鄉村,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把水塘、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都納入社會化服務管理,有專人負責,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安全難題。
目前網格化管理還沒有普遍下鄉,這除了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還與一些部門對城鄉統籌的認識有關。現在不少人、不少部門對城鄉統籌的認識還停留在先城市后農村階段,或者認為農村公共事業就是水電路硬件建設,農村公共管理、文化衛生安全等方面則沒有納入統籌范圍。這種意識上的不到位,常常帶來行動上的滯后、緩慢甚至消極。比如一個鄉村電管員,本來政府部門只需出很少一點錢就可以購買他的增值服務,讓他做諸如安全巡視服務,但這筆錢可能就沒法出。不是沒法出,是認識不到位,不愿意出。
所以,細究起來,對一口鄉村廢井的管理,不是管不好,而是沒人管。鄉村公共管理需要與城市一樣的網格化管理,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2016-11-1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