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按照韓老漢家的情況,我們申請他的3個兒子進行拉面實訓,等將來他們的手藝好了,能開拉面館了,這一家人才能真正脫貧。低保戶脫貧不容易,學手藝才是出路?!狈髦拚f。(人民日報 2月22日)
5年年均脫貧超1300萬人,偉大成就的背后是廣大扶貧工作者付出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扶貧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位扶貧干部都要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實處,關鍵時刻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扶貧生力軍,面臨著各種新的任務和挑戰,要想盡快履職盡責,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必須花心血,下苦工,爭做“四有”新人,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最牽掛”群眾的選擇。
保持“矢志”心態,爭做焚膏繼晷型“新人”。目前,“脫貧戰”已進入攻堅期,對于每一位參與者生理、心里都是巨大挑戰。生力軍面臨的不僅是對自身水平、智慧、經驗越來越高的要求,更需要面對體力精力消耗越來越大而工作成效可能沒有前期明顯的處境,因而必須不斷調整心態,把矢志不渝放在首要位置,清晰認識到扶貧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扶貧成效的必須性,日以繼夜用“跑”帶出困難群眾的新生活。
保持“至少”心態,爭做積極進取型“新人”。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干部是扶貧生力軍的主要成員。缺乏“農村味”的扶貧干部需要立刻轉“書生氣”為“鄉土氣”,甚至還要有一些“傻氣”。特別是面對那些 “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干部送小康”、“扶貧干部使勁干,貧困群眾冷眼看”的扶智難度大的困難群眾,秉持至少心態,一點一點向前進,一篙接著一篙劃。
保持“再來”心態,爭做穩重求進型“新人”。前期識別的貧困戶,大多實現了生活條件改善。上級政策資金支持,村里項目產業榜樣。扶貧生力軍此時投入扶貧戰役中,切不可有松口氣、歇一歇的態度。務必防止“早脫貧、早脫鉤、早脫身”的想法。生力軍可借用自己“新”的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脫貧優勢,用“互聯網+”方式,將“拎水桶”改變為“修管道”,克服深度貧困地區區位瓶頸制約,增加本地區“造血”功能。
保持 “不可”心態,爭做一塵不染型“新人”。扶貧領域“微腐敗”多是因為個別干部的“補償”心里作祟。生力軍需要增強自身定力,守住底線,不斷磨練自己、摔打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堅決糾正、嚴肅處理違紀違法的“害群之馬”,為扶貧新軍沖鋒陷陣鋪平道路。
(作者地址:綿陽市游仙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