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聞基層朋友抱怨,某鎮干部一大早發動群眾在高速公路旁植樹,只因臨時接到縣領導說要來檢查的電話。為給上級留下好印象,作為來基層視察必經之地的高速公路,自然成為重點地段、“經典路線”。這種“面子工程”,讓群眾身累心更累。(5月8日 人民日報)
聽聞上級來檢查,突擊植樹頻“貼花”;“政績盆景”裝門面,好大喜功失民心。時下,一些黨員干部急功近利,喜歡搶風頭、造顯績,大做表面文章。要么挖空心思求好評,追求華而不實的虛假政績;要么不顧實際上項目,大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其結果,無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丟了初心、又寒了民心。恰如魯迅所言,“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
不可否認,“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劣行,并不鮮見。有的重形式輕實效,熱衷臨時抱佛腳,企圖靠突擊造假來救場,以期掩蓋庸碌無為的狀態、收獲勇于創新的標簽,令“花架子”成為糊弄上級的遮羞布;有的重官位輕作為,樂于拍腦袋決策,妄想借“面子工程”來上位,以便博取“識才伯樂”的好感、增加平步青云的砝碼,讓“假把式”變成追名逐利的敲門磚。凡此種種,且都照見形式主義的虛火,廣受詬病。
“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語出清代余云煥所撰衙署大堂楹聯。大意是說,不拿百姓錢財乃為官之德,不值大驚小怪;既然享受國家俸祿,就應建功立業、造福一方。然而,“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的告誡言猶在耳,“面子工程”依舊屢禁不絕。其中緣故,既有服務意識弱化、政績觀念歪曲等內在原因,亦有監督管理缺失、問責追究缺位等外在因素。且受形式歪風的影響,極易滋生貪大求快的虛浮產物,致使“面子工程”建起來、民心豐碑倒下去。
可以說,點上一朵花、底下豆腐渣的“面子工程”不僅浪費了人力財力,還敗壞了黨風政風,必須下大力氣根除。一來,完善權力制約機制,加大監督問責力度,堵住“重面子輕里子”的漏洞、扭轉“只唯上不唯實”的行為,確保權為民所用。二來,明確選人用人標準,細化政績考核措施,讓腳踏實地的實干家擔負重任、使弄虛作假的投機派失去市場,做到實績論英雄。三來,嚴格民主決策程序,提高信息公開力度,及早拓寬干部干事視野、及時暢通群眾參與渠道,避免拍腦袋決策。
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夸獎。作為黨員干部,要以服務為核心,強化宗旨意識,重拾干事初心,多點造福一方的志氣、少些臨陣磨槍的貓膩,用“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情懷,凝心聚力解民惑;要以問題為導向,立足地方實際,科學制定規劃,多謀改革發展的良策、少鉆投機取巧的空子,用“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擔當,擼起袖子加油干;要以實干為落腳,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創新能力,多做利于長遠的潛績、少造華而不實的盆景,用“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理念,撲下身子抓落實。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與其自欺欺人粉飾“面子”,不如腳踏實地抓實“里子”。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顧實際、急于求成的“政績盆景”注定難長久。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