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十六“吃龍肉”當天(22日),南溪區人民政府以紅頭文件形式發布《關于倡導市民自覺抵制“吃龍肉”活動的通告》,明確規定不得擅自組織“吃龍肉”,情節嚴重者或由公安機關處罰甚至承擔刑事責任。隨后,這個倡導市民抵制“吃龍肉”的通告,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這么多年的民俗傳統,難道就這樣斷了?”(成都商報,2月26日)
“龍”作為國人的圖騰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特殊的“龍”情節,我們更是龍的傳人。位于長江第一城的宜賓南溪區江南鎮,卻保留著全國絕無僅有的“吃龍肉”習俗。可在今年,南溪區卻以紅頭文件抵制“吃龍肉”活動,原因是“吃龍肉”活動桌數年年遞增,每村500—800桌不等,就餐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到處人山人海,交通、治安、食物都存在安全隱患。
筆者認為:南溪區政府發文抵制“吃龍肉”的本意是好的,畢竟人民群眾的安全重于泰山,但是“吃龍肉”既然是當地群眾的重要民俗活動,而且廣受群眾歡迎,那政府就不能簡單的對“吃龍肉”活動一禁了之,與其發文抵制,不如多在防范上做文章。
舞龍既是一項文化活動,又是一項體育運動,舞龍之后的“吃龍肉”更是體現了各地的民風民情,倘若當地將舞龍、吃龍肉、旅游業結合起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