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譚文兵:耕地重金屬污染的防治

[ 作者:譚文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475 更新時間:2016-03-21 錄入:12 ]

我國耕地重金屬污染現狀

耕地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耕地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中過量沉積而引起的含量過高,造成耕地土壤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有數據顯示,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受到鎘污染的耕地涉及全國11個省份25個地區;華南地區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重金屬污染;長江三角洲地區部分城市周邊連片的農田受到多種重金屬污染,致使10%的土壤喪失基本生產功能,加強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與治理已刻不容緩。

耕地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及危害

一般認為,污水灌溉、涉重金屬企業“三廢”排放、汽車尾氣排放、不合理的農藥和肥料使用等,是造成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化工、礦山等行業排放的污水重金屬元素含量一般較高,一些礦山在開采中廢石和尾礦隨意堆放,致使尾礦中難降解的重金屬進入土壤或溝渠。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灌溉農田常常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其次,農藥、化肥以及地膜的長期使用,導致耕地土壤重金屬元素沉積,部分含有汞、砷、銅、鉛等元素的農藥,長期使用可以引起重金屬污染。此外,汽車尾氣和輪胎磨損產生的含有重金屬成分的粉塵,通過大氣可以沉降到土壤中,在公路的兩側形成較明顯的鉛、鋅、鎘等元素的污染帶,造成道路兩側耕地的重金屬污染。耕地重金屬污染不僅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還能抑制農作物根系生長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減產甚至絕收。更嚴重的是,土壤對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重金屬還可能通過食物鏈遷移到動物、人體內,對動物、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耕地重金屬污染的防治與治理

防治與治理耕地重金屬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對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耕地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設。

加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與整頓。針對我國耕地資源的重要地位與現狀,建議盡快展開全國農業用地污染源普查,為保護耕地、防治耕地污染提供原始、翔實的資料。在城鎮建設規劃及工程項目建設時,國土、規劃、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應切實履行自身職責,把保護耕地質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對耕地附近的企業、礦山逐一排查,做好環保論證,使重金屬污染企業或礦山與耕地之間保持嚴格的防護距離。

加大對已遭受污染土地的治理力度。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劑有石灰、堿性磷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鎘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堿性爐灰等,可以使活性鎘轉化為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等難溶物,改良效果顯著。施用磷酸鹽類物質也可使重金屬鎘形成難溶性的磷酸鹽。另外,可以種植抗性作物或對某些重金屬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積受污染土壤的凈化,如玉米抗鎘能力強,馬鈴薯、甜菜等抗鎳能力強等。有些蕨類植物對鋅、鎘等重金屬能形成高濃度富集,也可以有效地降解重金屬污染。

大力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在耕作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及地膜,有效控制耕地污染的源頭。通過擴大綠肥種植面積,進行秸稈還田,實現氮、磷、鉀3種元素比例均衡,不僅能夠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減輕耕地污染,還可顯著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未來應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積極保護和利用好害蟲的天敵資源,應用益鳥、益蟲或微生物農藥進行生物防治;減少地膜在農田的殘留數量及殘留時間,在下茬作物耕種前應充分撿拾田間殘留的地膜,將廢舊地膜回收循環利用,同時,要加大降解地膜和生物膜等新型地膜的研制開發力度。

加強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設。事實上,早在2011年4月初,國務院就已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但由于我國耕地質量保護法規不完善,對土壤污染,國家層面也缺乏法規和技術標準,地方標準更是空白,導致在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現象。隨著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的形勢日益嚴峻,加強耕地質量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刻不容緩。對于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設,重點應從預防和治理兩方面著手,預防方面主要包括不斷完善我國現有的耕地環境標準制度、耕地土壤質量檢測制度、農業清潔生產制度等;治理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土壤重金屬污染區規劃制度、土壤重金屬污染法律責任制度以及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資金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將對我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作者供職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土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 | 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 | 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中文字字幕欧美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