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700余名機關人員下沉農村 成為群眾“小棉襖”(新華網>2017-02-02 )
常言道:“閨女是小棉襖,兒郎是傳家寶”“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小棉襖是過冬必備之物,是貼身的衣物,民間俗語中所提及的“小棉襖”,比喻溫暖、關愛、無微不至的照顧 。
自2014年以來,沈陽市派出了700余名機關干部,“下沉”到村、社區,幫助基層群眾辦理醫療保險手續、養老保險、就業等各種手續,服務村里的大事小情,為村里謀劃發展路子、出主意、解決各種難題,這些下派干部被群眾干部親熱地稱為“小棉襖”,沈陽市的做法值得點贊!
當好群眾“小棉襖”,要在機構編制深化改革中走心。黨政群機關編制是一種寶貴的行政資源,但是由于大部制不徹底,很多部門內設機構設置得過細,導致機關人浮于事,浪費了很多編制。要把多余的人員抽出來,需要部門拿出勇氣,需要忍住“陣痛”深化改革,實行“大部門制”“大科室制”“大股室制”,通過有效整合科股室,將富余干部調整出來,調整到基層一線去。
當好群眾“小棉襖”,要在服務群眾中走心。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天大的事。只有把群眾的件件小事當成天大的事,才能讓群眾特別滿意。這需要機關干部沉得下去,養成良好的服務態度,把群眾當親人,強化基層調研,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了解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什么,了解政策法規的規定,了解部門、鄉鎮辦事流程,用心為群眾代辦好每一件事,為鄉鎮社區出謀劃策當一個“好參謀”。
當好群眾“小棉襖”,要在錘煉干部中走心。作為派出干部的部門機關,有干部管理權,更有錘煉干部、培養干部的職責。黨委組織部門要通過合理劃分片區,將干部合理“撒到”基層一線,加強被派駐干部的學習培訓,“授人以漁”,教授農村工作方法;要搭建平臺,讓派駐干部相互學習、互通信息;所在部門要經常性函詢當地鄉鎮村社,考察干部在崗辦事、能力發揮情況;制定好相關待遇政策,讓派出干部合理保險差旅費用、生活費用,讓派駐駐得下來;組織部門要在派駐干部中選拔優秀人才、激勵派駐干部工作信心滿滿。
當好群眾“小棉襖”,要在干部考核中走心。下派干部以后,容易出現基層和機關看不見人也管不著人、基層看得見人管不住人等情況,導致所派駐干部“兩頭滑”,達不到派駐干部服務基層的效果。為此,要進一步改變考核方式,將原來的單方面考核,改為基層鄉鎮社區打表考勤、基層群眾評議考績、派駐部門日常考核、紀檢部門考廉、黨委組織部門綜合“考效”,通過多方發力讓干部考核更加貼近實際,讓獎懲更加分明,從而推動派駐干部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在基層管理中激發熱情、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智慧,全力打通服務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讓基層群眾更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通過3年來的實踐證明,沈陽市將機關干部派駐基層,有效地整合了機構編制行政資源,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節約了行政編制資源,鍛煉了機關干部,一線直接服務群眾,為人民服務的方式方法不斷改進,取得了明顯的改革成效,值得學習,更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