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回報?!边@句話來自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話雖不長,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贏來一片掌聲。(新華網3月14日)
不足四十字的一句承諾,不免讓觀者為之振奮。足見國家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的高度重視以及解決問題的決心。誠然,欠薪、討薪問題事關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既傷害了農民工的心,壞了社會風氣,更不利于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那么,“鍥而不舍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回報?!庇之斦l警醒?
無疑,這不只是對欠薪企業或是個人應當警醒。就算被納入“黑名單”,并將失信企業的被處罰信息通過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交換至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實現信息互認共享;或是對隱匿財產、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惡意欠薪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抑或是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老賴,硬起手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等如是,都并非治本之策。要讓農民工兄弟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公眾看到政府部門在民生大事上的積極作為,既需要規章制度逐步完善,懲治處理也不遺余力,更得各級監督部門時刻把責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
態度決定行動,觀念決定成敗。事實上,對于惡意欠薪的懲治,從中央到地方不乏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但問題是,無論法律法規何其嚴厲,假以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度,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有用人單位法律意識的淡薄,有農民工維權意識的缺失,有部分行業用人的特殊性,也不乏勞動監察不力因素,甚至個別地區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以全國人大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將惡意欠薪行為入罪為例,如果惡意欠薪者被依法嚴懲,如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勞動監察、公安、工商以及工會等部門都恪盡職守,積極替農民工撐腰,欠薪現象何愁不減?又有誰膽敢欠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是說: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毋庸諱言,努力解決農民工的欠薪問題,對這一承諾著實可期,更值得點贊。但加強相關部門的責任追罰,倒逼多部門聯動打出“組合拳”也不可或缺,或許如此才能把年終的突擊式、運動式討薪變成一個常態化的監督和預防。
因為,從客觀上說“討薪”難,最大的原因還在維權之路異常艱辛。多數情況下都是先由有關部門協調、調解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供農民工選擇的惟一合法途徑是“先向勞動部門申請仲裁,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此這般,既費時,更有可能對于欠薪者來說,利用法律程序上的時間規定,躲、拖、賴,拖垮農民工的意志和耐心,甚至轉移財物并逃匿隱藏。為此,這得相關部門創新管理機制,建立欠薪預警機制;得政府主導,勞動保障部門為主體,法院、公安、住建、農業以及其他涉及農民工問題的部門單位參與的監督制度,建立發放監督監管平臺;得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維權意識,引導他們積極運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
一言以蔽之。鍥而不舍,決不允許,態度明確堅定,令人備受鼓舞。筆者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隨著《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隨著《關于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引導各地各部門聯合行動重拳打擊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貫徹實施,隨著各級監督部門不遺余力的監督跟進,定能拉起一張全方位的防護網,確保農民工兄弟按時、足量拿到工資。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