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強監管防止脫貧“兌水“》一文博得無數網友眼球,個別地方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既沒有真扶貧,也沒有扶真貧。文中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數字脫貧”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科學監管的解決辦法,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和點贊。
為何大家對“數字脫貧”深惡痛絕呢?只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使7000多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才能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才能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才能不斷鞏固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執政基礎,才能不斷促進社會穩定、國家長久治安。可見,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深遠,“數字脫貧”無疑是這場戰爭的“毒瘤”,是黨和人民無法容忍、堅決反對的。
然而,現實中一些地方卻因為扶貧難度大、見效慢、任務重、責任大等這樣那樣的因素,欺上瞞下、粉飾太平,大興“數字扶貧”“表格扶貧”“文字扶貧”之風,夸大投入,擴大戰果,把扶貧工程變成了紙面上的“政績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只有在“真扶貧、扶真貧”上花大力氣、下真功夫,“數字脫貧”才有望杜絕,脫貧攻堅戰才會取得長久的勝利。
解決“數字脫貧”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全國上下領導干部重視起來。而要領導們真正重視,全身心為脫貧攻堅戰出謀使勁兒,最需要的是為領導們憶一憶“入黨初心”。我黨的宗旨是什么?就是領導干部入黨時在黨旗、國旗下莊嚴的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貧困人口是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低、生活壓力大的人民群眾,更應該得到領導們的關心和關愛。
防止“數字脫貧”成為慣例,應該建立長效機制。要完善監督機制,形成“互聯網+”、社會、巡查組多方監督的大格局,及時發現、糾正上下欺瞞的行為;還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拓寬舉報投訴渠道、對貧困戶分類管理、嚴格落實扶貧幫扶責任、嚴厲打擊“數字扶貧”作假行為、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等。
總之,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刮骨療毒的決心,維護真扶貧、扶真貧是良性運轉,打破“摘帽”村張冠李戴的尷尬,莫讓“數字脫貧”成為慣例。
(作者單位:綿陽市平武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