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要組織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植樹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培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生態意識,學習體驗綠色發展理念,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3月29日 求是網)
每年的3月,習近平總書記都要親自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并借此向全黨、全國人民作出意味深長的指示。今年3月,總書記又揮鍬鏟土,植下一棵棵珍貴樹苗,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總書記“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真誠教導,將化著強大的精神動力,為祖國的美好未來擼袖加油。
“親近”是我們對自然最基本的態度。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有母親一樣寬廣的胸懷,無私地向我們饋贈、恩賜著人類所需的一切;自然,還是生命的源泉,在這里,人與環境共榮共存,和諧美好。總書記叫我們親近自然,就是要像孩子親近母親一般,從內心深處去熱愛自然,然后再去改造自然,美化自然,讓母親青春永駐“改造”單純地理解為開山種地,不但沒有改造好環境,反而變成了對環境的破壞,給大地母親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過去,有的人把“親近”之舉!,那豈是
“了解”是我們對自然最起碼的尊重。“尊重”還是一種心態,那么“如果說了解”就該是一種前提。“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對大自然而言,我們必須研究它,了解它,充分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然后才能順應它,發展它。良好的我們常說原生態環境總能勾起人們美麗的遐想。可以說,當年俞伯牙如果沒有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沒有郁郁蔥蔥、深遠莫測的山林,沒有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恐怕就沒有那首流傳兩千多年的《高山流水》。
“保護”是我們對自然最崇高的職責。“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就完全滲透這樣的情懷。由于人類不加節制地濫用自然資源,已經讓地球母親百孔千瘡。保護自然,保護母親,就成了我們最崇高的職責。我們先親近母親,再了解母親,然后再用最合適的方法來保護母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有相當的憂患意識,才會對大自然倍加珍惜,古人“幸福”么?環境保護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自然就提高了,社會也就更加和諧了。如此的良性循環,難道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給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遠的要求。,總書記要求我們透過總書記鏗鏘的教導,我們仿佛看到了祖國處處都是鳥鳴蟲躍,蜂飛蝶舞,綠樹成陰,萬紫千紅的世外桃源。我們堅信,全黨和全國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一定會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擼起袖子加油干,讓可親可敬的大自然真正能夠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代代相傳……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