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農民工”到“建筑工人”,改變的不僅是稱謂,還有一大波福利...
農民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群體,在中國6億多農民中,有近一半人的身份是農民工。每到農閑時節,他們便離開家鄉,涌向城市,尋找掙錢的營生。其中,有20%左右的農民工進入了建筑行業,這相當于北京市常住人口的3倍。
他們存在流動性大、受教育程度低、老齡化嚴重、技能素質低、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既制約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又容易產生很多社會問題。
為了加快培育新時期的建筑工人隊伍,貫徹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等文件的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起草了《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里面的這些亮點,您一定要看看。
2025年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達到1000萬
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健全建筑工人技能培訓、技能鑒定體系,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質大幅提升,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達到1000萬。
建立保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產業工人大軍。
深化勞務用工制度改革
構建新型建筑用工體系。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骨干,專業作業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主體”的多元化用工方式。專業作業企業應當與建筑工人建立相對穩定的勞動關系,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鼓勵和引導現有勞務班組或有一定技能和經驗的班組長成立以作業為主的專業公司或注冊個體工商戶,作為建筑工人的合法載體,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提高建筑工人的歸屬感。
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設立專業作業企業資質,實行告知備案制。專業作業企業取得工商登記后,應到縣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其基本情況、聯系人等信息,并明確所從事的主要工種;縣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備案信息核發專業作業企業資質證書,專業作業企業在資質證書許可范圍內從事專業作業分包。
引導勞務企業轉型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鼓勵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勞務企業通過引進人才、設備等途徑向總承包和專業企業轉型;鼓勵大中型勞務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搭建勞務用工平臺,為施工企業提供合格的建筑工人;引導小微型勞務企業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做專做精專業作業,成為建筑業用工主體。
全面推行實名制管理。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建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對進入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實行實名制管理,記錄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從業記錄等信息。強化實名制數據應用,將實名制管理與企業誠信體系、市場準入、評優評先、欠薪處理等相結合。建立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制定數據標準,加強信息互聯共享。到2020年實現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全覆蓋。
切實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質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建筑工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通過建立培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購買社會培訓服務、新型學徒制等多種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完善職業教育制度,結合辦學實際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切實為培養行業急需人才服務。爭取到2025年實現建筑業工人培訓全覆蓋。
完善建筑業技能鑒定體系。做好建筑工人相關職業技能標準和評價規范制定工作,按照國家職業資格目錄規定的職業工種推動建筑工人職業鑒定工作。
建立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各地要編制施工現場人員配備標準,督促企業強化技能培訓和開展技能鑒定。到2020年施工現場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占比不少于10%,到2025年施工現場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占比不少于30%。
切實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
健全保障薪酬支付的長效機制。要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有關要求,建立拖欠建筑工人工資“黑名單”制度,對存在拖欠工資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并將“黑名單”信息通過“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予以公示,并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采取限制市場準入等懲戒措施,情節嚴重的降低資質等級。
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加大勞動監察力度,督促施工單位與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將勞動合同信息納入實名制管理,嚴禁用勞務分包合同代替勞動合同,杜絕代簽合同。到2020年基本實現勞動合同全覆蓋。
健全社會保險繳費機制。對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傷保險覆蓋施工現場所有建筑工人。建立健全與建筑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施工企業(包括專業作業企業)應依法為建筑工人繳納社會保險。
改善建筑工人生產生活環境。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加強建筑工人居住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設與工地分開的集中居住基地。
加大資金投入和財稅支持
為了讓好政策能夠盡快落地,《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資金投入和財稅支持,根據建筑業特點和實際制定五年和十年支持建筑業工人培訓專項資金中長期規劃。
要落實好職業培訓補貼和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完善技能培訓補貼機制,對符合條件人員參加建筑業職業培訓及技師、高級技師培訓的,給予一定培訓補貼,對其中通過初次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再給予一定技能鑒定補貼。企業應當在工程造價中明確相關費用用于工人技能培訓。
從“農民工”到“建筑工人”,這種變化對農民來說意義重大。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為,這一改變將為廣大農民工帶來權益、待遇、用工方式等方面的保障。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提出,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實際上是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社會共享共治的重要內容。因為很多農民工在成為建筑工人的時候,并沒有享受到相關的待遇,所以將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不僅是簡單的稱呼、身份的改變,實際上是在產業工人的隊伍中正式承認建筑業農民工的地位,讓他們均等地享受到相關的待遇、權利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微信公眾號 2017-11-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