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北岸,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于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構成了其主要國土,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意大利擁有悠久輝煌的歷史和燦若星河的文化,是歐洲民族和文化的搖籃。首都羅馬曾經是西方世界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是推動人類歷史演進的文藝復興發源地,米蘭、都靈、威尼斯、佛羅倫薩無一不是歷史文化名城,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都是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功績的文化與科學巨匠,古羅馬時代宏偉建筑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也被視為人類文化的瑰寶。毫不夸張地講,意大利整個國家都是古羅馬文明的博覽館。
今天的意大利已經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制鞋業、機床制造業、紡織機械工業、皮革工業、成衣業、汽車工業、葡萄酒以及橄欖油是意大利代表性支柱產業。世界頂級服裝品牌如范思哲(VERSACE)、古奇(GUCCI)、澤尼亞(ZEGNA)、普拉達(PRADA)引領全球時尚趨勢,豪華汽車品牌如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彰顯意大利汽車工業的輝煌成就。
意大利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平原和河谷較多,丘陵地帶占國土面積的60%,土地肥沃,十分適合農作物生長。意大利是農業大國,僅次于德國和法國,居歐盟第三位。2013年意大利農業產值占整個歐盟農業產值的11.6%。其中,水果產值占整個歐盟水果產值的25%,蔬菜和花卉的比重也高達17.5%。意大利農業主要是種植業,主要集中在北部波河流域,以小麥、玉米和水稻為主,中南部山脈丘陵地帶主要種植橄欖和葡萄,這里也是意大利葡萄酒和橄欖油的生產基地。意大利是歐盟最大的大米生產國,是世界首席葡萄酒生產國,橄欖油出口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意大利面、番茄醬也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依托強大的農業產業優勢,輔以創意思維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意大利開創了創意農業發展新局面。主要模式有以下幾類:一是農業生態旅游,即以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基礎,融合農業文化和產業元素,開展休閑觀光活動;二是有機農業創意,其目的在于從源頭規范農產品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三是農業文化觀光,主要是開發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豐富鄉村旅游資源;四是農業功能創意,即開發農場在教育、體驗和心靈撫慰方面的作用。
1,創意之一:休閑旅游農業
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旅游業與農業的結合是其農業創新創意的有效途徑,即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意大利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引導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味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土地上搭起帳篷野營,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體驗騎馬、釣魚等休閑活動,借此紓解現代生活的緊張情緒,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囂。
生態旅游農業不是旅游和農業的簡單疊加,而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更是深度發掘農業產業形態的不二選擇。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作、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樂。意大利的農業旅游已與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新型生態環境及其他社會文化現象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綜合性項目,它對鄉村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改善城鄉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紐帶作用。
2,創意之二:有機生態農業
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強化,如今的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意大利農業部門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有機農業的開發應用,并在90年代步入快速發展時期,成為歐洲最大的有機食品生產國。意大利有機農產品的1/3以上用于出口,主要包括水果、蔬菜、橄欖油、葡萄酒、干酪、醬油、調味品、意大利面制品等。有機農業要求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包括品種選擇、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實現全程規范化操作,以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就葡萄種植而言,意大利葡萄生產從挖溝、種植、灌溉、剪枝、病蟲害防治、施肥到采摘已實現標準化、機械化,這是有機葡萄品質的根本保障。
農業旅游創意與有機農業的再次結合,催生出獨特的有機農業觀光,為意大利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強了吸引力,它一方面滿足了游客休閑度假的需求,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農產品,游客不僅可以在有機農場中旅游觀光,也可以見證有機產品生產的全過程。與傳統農業旅游相比,有機農業旅游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農業生產作業活動以有機農業為標準,并經官方機構認證;第二,重視環境和自然景觀的保護,農業旅游和休閑活動遵循生態保護原則;第三,尊重地方鄉土文化,保護農業活動、傳統文化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第四,采用天然、環保的建筑材料,重視農場環境管理。
3,創意之三:文化觀光農業
意大利農業和旅游部門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旅游、休閑和觀光,一方面著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打造區域農業文化品牌。其中,以傳統文化為魂的民宿開發是其主要做法,民宿農場化是鄉村文化觀光的重要一環,其產品類型以農場度假、農場觀光、鄉村戶外運動、鄉村美食旅游為主。
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納地區擁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遺產,被視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該地區還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也有獨特的烹飪傳統,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農業遺產而聞名世界。托斯卡納地區擁有意大利最為典型的民間建筑與最為純正的意式生活,是意大利農業旅游最為發達的地區。全區擁有4萬多個農業莊園,現有7處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如佛羅倫薩農業歷史中心、比薩主教堂的農業莊園、圣吉米尼亞農業歷史中心、美奇家族別墅及農業莊園等。
托斯卡納發展農業旅游的經驗主要有:第一,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定專門法律,明確規定農業旅游農場的建設標準、建筑設計方案、食材來源等。第二,現代化營銷手段。發揮互聯網信息優勢,向游客提供旅游路線、農場特色查詢及在線支付等服務。第三,旅游與農業生產良性互動。保證農業生產的主體地位,有效控制農業旅游的發展規模。第四,保持鄉土特色。保護原汁原味的鄉村建筑、民風民俗,突出地方旅游特色,推廣地方節慶活動,如鱈魚節、板栗節等。
4,創意之四:特色功能農業
發達的意大利農場已經不再意味著簡單的農產品生產,已經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弘揚農業文化、普及農業教育以及尋找心靈慰藉的場所。基于這一理念和理解,生活在農場中的人可以在農場里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可以獲得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體驗。
案例之一:教學農場。有些農場為普通市民尤其是中小學生提供科普教育活動,傳達與農作物、動植物、食物以及生態環境相關的知識。中小學生對于教學農場為他們普及的關于作物種植、食品制作的知識都興趣盎然,比如,如何烘干草藥、如何制作奶酪等,所有這些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頭腦當中,是真正具有實踐性、趣味性的教學試驗。
案例之二:社會農場。有些農場還被開發成特殊人群(比如心理、精神、肢體殘障人士以及囚犯等)的生活場所,承擔農場的社會角色或社會責任。之所以有這樣的創意,主要是因為特殊群體在社會上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差別對待,認為他們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是全社會的負擔,這對于此類群體的身心恢復非常不利。社會農場為特殊人士提供真正的、平等的生產、生活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身體機能,還能夠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和協作中獲得極大的精神愉悅,是特殊群體融入社會、慰藉心靈、重獲健康的樂園。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胡豹創意農業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