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國家林業局局長解讀集體林權改革

[ 作者:張建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28 錄入:吳玲香 ]

處理好“三權”完善集體林權制度

“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改革對集體林權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張建龍說,制定出臺意見,是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實施精準脫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新中國成立以來,集體林權制度經歷了數次變革,始終圍繞廣大林農與集體林權關系進行調整,探索“分與統”“放與收”的林業管理和經營模式。

為發展現代林業,2008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充分調動了廣大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釋放了集體林的巨大潛能,增加了林農財產性收入。

截至目前,全國已確權面積27.05億畝,累計發證面積26.41億畝,占確權面積的97.6%,共有1億多農戶直接受益,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但集體林業發展中,仍然存在產權保護不嚴格、生產經營自主權落實不到位、規模經營支持政策不完善、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張建龍說。

“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核心是要建立健全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林地經營權。”他說,通過推進集體林權規范有序流轉,促進集體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廣泛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發展林業,充分發揮集體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盤活集體林把“綠葉子”變成“紅票子”

張建龍說,集體林改是要培育森林生態保護的市場主體,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現代林業發展,簡單地說要把“綠葉子”變成“紅票子”。

目前集體林權已落實到位,如何把這一巨大資產和產權用活、用足、用好、用出效益,實實在在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還有許多政策需要建立健全和細化規范,以及“打通最后一公里”。

為此,意見提出了6大舉措,優化集體林地資源配置,允許承包到戶的公益林進行調整完善;實行公益林分級經營管理政策,鼓勵非木質利用;放活商品林經營權;減少政府對集體林微觀生產經營行為的管制;推進集體林業多種經營,引導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張建龍強調,林權收儲對打通林權融資“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社會造林綠化和保護森林的催化劑,林權值錢了,還能帶來貸款或者為他人擔保賺錢,林農就更愿經營好森林。

來自國家林業局數據顯示,我國集體林木經濟價值達數十萬億元,集體林森林生態效益年補償資金約300億元,林下經濟年產值近6000億元。

“用活用足這些抵押、擔保資源,是破解林地生產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周期短的重要舉措。”張建龍說。

國家得生態,林農得實惠

張建龍說,集體林改目的是增加森林資源、增加林農收入,實質就是要讓廣大林農能夠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福利,這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建立責權利明晰的林業經營制度,讓“國家得生態,林農得實惠”。

意見提出了6方面舉措,帶動林農脫貧致富,集體經營林地讓林農變股東;創新自留山經營管理體制;興辦家庭林場讓林農自己當老板;完善龍頭企業聯林帶戶的機制,讓林農不流轉林權也能享受規模經營效益;規范工商資本有序流轉林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戶從涉林經營中多重受益。

此外,意見明確,對生態保護,采取市場化方式對林權權利人給予合理補償,著力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間的矛盾。

張建龍說,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放管服”工作,扎實推進改革。逐步將適合市場化運作的事項交由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支持林業公益性生產服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6-11-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州国产精品一线北 |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五月天中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