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2017年1月23日,農業部網站發布了《農業部關于2017年農業品牌推進年工作的通知》,正式確定2017年為農業品牌推進年!
圍繞“農業品牌”,農業部將推出以下重大措施
完善頂層設計。成立農業部農業品牌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國農業品牌工作。進一步明確我國農業品牌的發展方向、工作重點和實現路徑。
召開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大會。同時,召開中國農業品牌發展論壇等活動,展覽展示農業品牌建設成果,發布100個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國家級農業企業品牌和10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
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工作。根據各地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建設情況,組織認定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工作。
辦好農業展會。辦好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農業展會,推動開展品牌培育塑造和營銷促銷等活動。
做好品牌營銷推介。舉辦蘋果、大米、水產品、油料等大宗農產品品牌大會,支持各地開展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加強品牌農產品營銷促銷。
加強農業品牌培訓和宣傳。開展農業品牌專題培訓,加強與中央主流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合作,強化農業品牌的宣傳推廣。
中國農業專家婁向鵬聊“品牌農業”
一、什么是品牌農業?
● 品牌農業是具有質量和安全健康保證的品質農業;
● 是按照量化標準產生和加工的、產品始終如一的標準化農業;
● 是不再賤賣原料,通過恰當的篩選、包裝和加工進行升值的價值農業;
● 是摒棄一家一戶落后的生產經營,以獲得高效益的規模農業;
● 是打通一、二、三產業,甚至全產業鏈掌控、實現質量與安全可追溯的產業化“第六產業”
二、品牌農業的特征是什么?
● 生態化:即按照“尊重自然、循環發展”的理念,從事農產品的培育和生產,加工和銷售安全、健康、優質的農副產品。生態化是品牌農業的心臟。
● 價值化:即引入現代經營理念和品牌營銷模式,通過品牌定位、產品創新、產品核心價值、品牌(產品)形象設計以及傳播推廣等手段,提升產業、企業和產品附加值,實現增收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價值化是品牌農業的血液。
● 標準化:即按照快速消費品的消費特性(消費周期短,反復購買性強,單品價值不高)要求,保障產品大批量和持續的產品一致性(這次購買與下次購買一個樣)。標準化是品牌農業的臉面。
● 產業化:即實現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度融合與產業整合,形成完整農業產業鏈,進行良性聯動和互動。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化形式。產業化是品牌農業的肢體。
● 資本化:即根據農業投資風險大、利潤回報低、投資周期長、市場前景廣的產業特點,積極主動先期導入現代投資和資本運營理念、模式和路徑,用資本的杠桿和力量撬動、助推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資本是品牌農業的翅膀。
三、品牌農業有哪些新途徑
現代農業是國家級戰略,而品牌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第一抓手。在我國國內的品牌農業道路探索上,有個眾所周知的著名品牌水果案例,就是——褚橙。
作為“褚橙”品牌幕后策劃人的胡海卿先生,曾將他自己對于品牌農業的探索成果進行過總結分享,提出“極致品牌+互聯網:高品質農產品的最佳出路?!?span>
胡海卿認為,鑒于農產品本身的一些特性,譬如上市周期短,產品本身同質化嚴重,以及消費者對國內農品了解基礎不夠等元素,想要完成農產品品牌本身塑造,需要重點從6個方面入手找切入口:
(1) 產品內容化,產品即媒介;(2) 理性和感性層面的打通來確保品質到品牌的“從0到1”;(3) 發現和重構品牌的“黃金支點”(黃金支點,是指品牌的核心記憶點);(4) 品牌激活“決定性瞬間”的選擇(如何選擇一個最能打動消費者的時機,對于品牌傳播至關重要);(5) 品牌傳播的議程設置(所有品牌傳播都是有節奏的戰役);(6) 品牌激活的終極目標,讓每一個產品都成為品牌。
基于這套星農品牌方法論,胡海卿與他的星農團隊,研究出了農特產品品牌孵化的六個關鍵模塊。
在這套方法上,原產地的優秀農人、農企可將自己手中高要求的種植標準和養殖標準、嚴格品控的優秀農產品,進行更精準的品牌塑造、視覺呈現、創意推廣和銷售渠道優化組合。
為所有對品質生活有更高要求的消費者,提供出不單單只有“口感”美味的產品,還能從消費過程中獲得一種與該農產品文化或產地相關的更深層次的“內心體驗”,這是品牌農產品的發展出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星農天下(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