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張紅宇: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充分權能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1175 更新時間:2016-05-27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深化農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聯動,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明確要求,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任務,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這項改革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情況十分復雜,在一些集體資產雄厚、可支配財產眾多的發達地區和城市郊區,產權制度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村改革的重中之重。總體來看,在具體推進改革中,必須切實把握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賦予農民充分權能,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必須跟上整體發展節奏

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的農村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形式及其優越性的充分體現。經過30多年的發展演變,農村產權制度已越來越難以適應當前“四化同步”發展的要求,必須加以改革;但這項改革涉及面廣,覆蓋所有農村,難度極大。從各地實踐看,探索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一個標準模式能做到“一改解千愁”,足以表明改革難度之大、任務之巨、形勢嚴峻,是典型的改革深水區和硬骨頭。突出表現在:一是前無古人。農村集體資產的產生、積累、維護和制度改革,都沒有歷史經驗可循;二是旁無借鑒。農村集體所有制乃中國特有,國外無直接的先進經驗可鑒;三是情況復雜。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集體賬面資產村均447.3萬元,但東部地區資產總額超過全國的3/4,部分富裕村資產數以億計,但更大多數的是空殼村、負債村,區域、個體差別甚大,情況十分復雜;四是影響廣泛。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僅是做大蛋糕的問題,更大程度上是如何分蛋糕,各種利益矛盾交織,稍有不慎將影響社會穩定。

準確把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三大目標

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必須以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核心,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為重點。總結各地實踐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朝三個方面努力。一是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歸屬清晰就是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歸誰所有,權責明確就是確定成員的權利和責任,保護嚴格就是依法保護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產權,流轉順暢就是促進農村集體資產有序進入流轉交易市場。二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三是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較為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治理結構。

精準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兩大領域

總體來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聚焦兩大領域:即農村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     

對于山林、耕地、濕地、水面等資源性資產,改革的重點是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物權化保護;對于經營性資產,應聚焦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成員資格問題。要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財產權利,必須清晰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現在蘇南、上海、珠三角等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成員資格界定,如廣東南海的改革一共有18種成員身份,涉及100多種情況,十分復雜。二是股權設置問題。股權類型主要包括個人股和集體股。村社干部希望設集體股,以承擔村里的公益事業建設,農民群眾希望全部量化到個人,避免村里出現“小金庫”,爭論較大。三是股權管理問題。實踐中圍繞人口變動因素主要有動態管理、靜態管理兩種模式。絕大多數地方采取靜態管理模式,實行“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共享”。

賦予農民群眾更充分權能

深化農村改革的核心目標是釋放改革紅利、增加農民福祉,作為深化農村改革重要內容的產權制度改革更是應將賦予農民充分權能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而言,重點要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六項權利”,即占有權、收益權、有償退出權及抵押權、擔保權、繼承權。對于不同的權利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實現形式。首先,對于占有權和收益權,要無折扣地全面賦予。其次,對于退出權和繼承權,要進行穩妥試點探索。現行法律對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的有償退出權和繼承權沒有明確規定,都需要試點探索明確。其三,對于擔保權和抵押權,要慎重賦予。經營性資產的擔保抵押與土地經營權的擔保抵押相比,前者要復雜得多;一塊土地擁有10年的經營權,抵押5年沒問題,但如果將經營性資產的股份拿去抵押,只能抵押股份帶來的收益,且這個收益難以計算,風險很大。因此,抵押及擔保權要在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試點基礎上慎重賦予。

充分挖掘壯大集體經濟的實現路徑

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產權制度改革的前提基礎和要義所在。發達地區發達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中集體經濟發達肯定是一個;不發達地區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但其中完全沒有集體經濟肯定是一個。怎么發展集體經濟,發達地區有自己的做法,但不發達地區在發展集體經濟上也可以做文章。從各地實踐看,現在有的地方正在積極探索,通過多種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是通過土地入股、農戶入社,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解決土地細碎化和產出能力低下等問題;二是以集體林場、土地、水塘等資源性資產,以及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等作為出資,引入工商資本或新型技術開發,發展農村混合所有制經濟;三是探索將精準扶貧到戶的財政補助資金、各級財政投入村集體的建設項目資金等,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的股金。總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路徑很多,關鍵在于立足實際,充分挖掘。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05月2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电影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