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陜西省黃龍縣三岔鎮設立了“垃圾兌換銀行”,村民可以將廢舊物品送往“銀行”,兌換毛巾、肥皂等日用品。“銀行”再將垃圾分類,賣給廢品回收站等,所得資金用于保潔員補助和“銀行”運轉,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何處理鄉村垃圾,各地都想了不少辦法,但很多地方收效甚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參與度不高。“垃圾兌換銀行”的做法,就在于抓住了工作細節。毛巾、肥皂看似微小,但拿垃圾能換到這些日用品,對農民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這既調動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又讓農民得到了實惠,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此外,村民衛生習慣的養成,和文明倡導機制息息相關。“垃圾兌換銀行”貴在意識培養,運用鼓勵辦法,促進村民環保衛生意識的提升。可以預見,只要長期堅持,當文明習慣和環保意識養成后,即便沒了獎勵措施,群眾也會主動遵守。所以,“垃圾兌換銀行”有助于文明素質的提升,效果更值得期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6月22日0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