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政府是我國體制中最基層的一級政權組織,是我國社會的穩定層和各種矛盾的緩沖區。鄉鎮干部是所有工作的最終執行者和落實者。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眾就是通過鄉鎮干部的形象來認識我們的黨,通過鄉鎮政權的執行能力來判斷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從“好干部”的角度,結合鄉鎮實際,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習,做創新的干部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在鄉鎮,年輕人是主力軍,大部份都是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直接進入鄉鎮干部隊伍,專業不對口,農村經驗為零,所以面對錯綜復雜工作,面對形形色色的百姓群眾,很多干部有想法沒辦法、有知識沒經驗、有理想沒理論,最終導致工作處處捉襟見肘,事事推進不力。因此,面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鄉鎮工作,作為鄉鎮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必須注重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博覽眾家之所長,善于繼承、勇于創新,向老同志求經取驗,與新同事交流互補,擴大知識面,增加知識積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始終把學習作為一種工作需求,一種政治要求,一種精神追求,孜孜不倦地學、持之以恒地學;既要學習政治理論,更要注重學習業務知識;堅持學以致用,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正確思路,推動工作的有力舉措,讓鄉鎮各項工作在創新中發展。
二、牢記宗旨,做愛民的干部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作為鄉鎮干部直接與群眾接觸,面對面給群眾服務,服務的好壞、群眾的公認度、滿意度、對干部的口碑,正是對基層政權、鄉鎮干部的檢驗。一些干部精神狀態不佳、服務意識不強、對待群眾態度生硬,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尤其是對待一些來訪群眾更是“另眼相看”,認為是找麻煩、無理取鬧,敷衍塞責,“打太極”。為此,越級上訪,群眾集訪應醞而生。古人云:“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作為鄉鎮干部,應該視群眾為親人,牢記宗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爭當農民朋友“倒苦水的缸”、“籬笆上的樁”,聆聽他們的苦衷,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千方百計為他們出謀劃策、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好干部。
三、真抓實干,做務實的干部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長為一個群眾離不開的好干部,面臨諸多挑戰。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風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很多鄉鎮干部堅守黨性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遭遇了“浮躁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部分老同志升職無望、調動困難,工作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有些新同志不是害怕創新惹出麻煩,就是擔心失誤承擔責任,主動意識不強,奉獻精神不夠,“一年不挪動,到處去活動”,年紀輕輕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尤其是隨著工作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增大,特別是安全生產、維穩信訪等“一票否決”及責任追究的考核機制,有些干部認為干的越多,錯的越多,秉持“不洗碗就不打爛碗”、“守攤子”心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更要腳踏實地、扎實工作,真抓實干、切忌空談,要通過自己的“正”能量,帶動周邊群眾的“小”能量,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要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帶動全鄉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平凡做起,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事情做起,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所需而做。
四、調整心態,做積極的干部
越是基層和艱苦地方,越是干部成長的沃土。一些年輕干部在成長過程中患上“坐等伯樂”心態,自認能力強、才華高,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沒有伯樂發現自己。尤其是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同志,自認為很多部門差人,早遲會被相中(調訓),在鄉鎮只是等時間的問題,消極對待工作。少數村官工作幾年,待遇受身份的影響,在村的工作中逐漸就只充當“傳話員”、“指揮官”、“村官不下村,終還是村官”,村兩委安排工作看心情,鄉政府安排工作看面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天天“躲貓貓”。還有一些干部,認為“山高皇帝遠”,上班時間領導看不到,群眾管不了,工作應付了事。下班時間沒有娛樂,耐不住寂寞,天天進城“辦事”。可大家殊不知,群眾才是干部成長的伯樂,基層才是展示才華的舞臺。所以作為基層干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安心工作,充分利用空余時間多鉆業務,多閱書籍,多積極經驗,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對待工作,爭當積極向上、只爭朝夕、主動作為的進取干部。
五、遵紀守法,做廉潔的干部
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因此,無論是鄉鎮領導干部還是一般干部必須清正廉潔、公平公正,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從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線,保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實際工作中,堅絕杜絕吃拿卡要、玩風過盛、追名逐利等問題。作為鄉鎮干部面對的人民群眾,更多是需要關心幫助的弱勢群體,更多是博取強農惠農政策的普通群眾,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講原則與講情義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同時必須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是權力的所有者。對我們每一個有權在手的人而言,權力意味著責任和義務,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作為最基層的干部若不能依法行政、依法用權,又何以言公仆?若不講政治、不講原則、優親厚友,何以為民解憂?所以作為鄉鎮干部務必做到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種思想文化沖擊下不困惑,在金錢美色誘惑面前不失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權大不移公仆心、位高更知責任重,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地址:樂山市市中區公路路政管理大隊 )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