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平順縣審計局對該縣農村低保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發現,該縣縣委、縣政府把落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為保障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立足縣情,堅持低標準起步、規范化運作、漸進式發展,不斷完善政策、健全工作體制、推行分類施保,全力打造科學施保、公平施保、陽光低保的氛圍,使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軌道。其具體做法: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書記、縣長親自調查研究,親自審定實施方案,親自部署工作任務,親自下鄉指導工作。在黨政領導的帶動下,實現了“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基層操作”的工作新格局,形成了縣、鄉、村主要領導親自抓低保工作的責任氛圍。
二是注重調查研究。調研論證,形成了低保對象的確定操作程序、管理制度、工作機制等工作思路及意向,實現了從傳統的定期定量救濟向現代的低保制度的平穩過渡,為建立低保制度規范化奠定了基礎。
三是制定科學實施方案。圍繞相關規定,結合基層實際,制定出臺了《平順縣農村低保實施細則》。其特點一是政策面向群眾,對低保政策、原則作了簡明而深刻的解釋,便于人們了解和掌握政策的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二是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了一套科學工作流程。
四是加強輿論宣傳。以公開信為輿論載體,發出《致全縣農民群眾的一封公開信》,科學宣保政策,期望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富裕起來的人們,千萬不能與特困人群“掙飯吃”。
五是嚴格工作紀律。縣紀委、信訪局、公安局等單位聯合下發《公告》加強紀律警示,告誡廣大工作者,講政策、講正氣、講紀律,嚴格執行政策、嚴格工作程序、嚴格責任追究、嚴格紀律要求,喚出公心評低保,排除干擾選窮人。
六是建立評審機制。即:“四申(審)”(個人申請、村級申報、鄉鎮審核、縣民政審批)、“三查”(村調查、鄉抽查、縣督查)、“三榜”(村、鄉、縣公示)。實行陽光作業,接受人民監督。有效地遏制了“人情保”、“關系保”等不正之風。
七是強化工作責任。縣政府領導與各鄉鎮領導、各鄉鎮與各村委會,層層簽訂低保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領導者的責任,提升了領導力度。
八是注重化解矛盾。低保涉及千家萬戶,涉及群眾經濟利益,矛盾和問題凸顯,不穩定因素增多。縣、鄉、村都建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人員組成的信訪接待組,把應報未保的、評審“出局”的、低收入邊緣戶的以及“鬧低保”的四類人群,作為信訪的重點。對來訪者耐心地講政策、講原則、講關愛,維護工作秩序。
九是整合組建專門機構。民政局把救災救濟股的管理職能劃歸為低保中心,救災救濟股的職能轉化為政策宣傳、監督協調和信訪接待,針對居民家庭收入核對的難題,創造性的推出“公推比較法”、“對照排除法”,實現了低保政策與家庭實際困難的有效對接,總結出了“三明確”、“六必須”、“三防止”、“把五關”等具體工作規則。
十是嚴把“入口”環節。選準低保戶,主要靠基層這“臨門一腳”。他們堅持走群眾路線,強力推行民主評議,把群眾公認確實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實踐證明:民主評議的方法,是農村低保評審工作的基本做法,民主評議目的是民主,核心是黨的領導,前提是組織提議,方法是村民或村民代表評議,基本要求是公開、公正、公平。
作者單位:山西省平順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