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玉紅: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市的示范之舉

[ 作者:朱玉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11-30 錄入:易永喆 ]

——看湖南省長沙市如何以美麗宜居村莊小切口破題大戰略


  一個“百年煤鎮”核心區,經過轉型治理后,出現了怎樣的奇跡?長沙寧鄉市煤炭壩鎮煤炭壩社區,在廢棄的煤坑上,打造“春天里”黨建文化廣場,“黑”土地上升騰起了新希望。

  一個傳統蔬菜種植村,引進一批能人返鄉后,帶來了什么變化?長沙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將智慧農業“嫁接”在蔬菜基地,走上了提質增效的產業振興新路子。

  一個曾因黃泥滿地而“出名”的臟亂村,經過精心打造后,產生了怎樣的蝶變?在長沙望城區白箬鋪鎮黃泥鋪村,曾經的泥塘、亂石都成了風景,如今碧水清流,青石襯砌,蝶變成幸福屋場,美麗村落。

  幾個村莊變化縮影的背后,是長沙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精彩落筆。作為湖南省唯一的鄉村振興示范市,面對這個宏大戰略,省會長沙該如何率先破題、奮力扛起示范之責?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市的示范之舉又在哪里?

  以小切口破題大戰略、撬動大振興。在長沙市委、市政府決策層看來,這個小切口就是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經過深入調研,長沙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確定了21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以示范鄉鎮為“主陣地”,而示范鄉鎮又以美麗宜居村莊作為“主攻點”,把打造美麗宜居村莊作為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市的第一仗來打,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抬高坐標、創新實干,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市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

  初冬時節,隨著2021年長沙美麗宜居村莊驗收接近尾聲,一個個富有品質、特色獨具的村莊宛若“珍珠”成鏈,熠熠閃耀在星城大地,引領長沙鄉村振興示范市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破解之一:創新思路,破解“干什么”難題

“要突出工作重點,聚焦重點、難點,在推進過程中,既要做好規定動作,也要創新工作舉措,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工作探索路徑、創造經驗。”今年3月1日,長沙市市長辦公會如此定調。長沙市委、市政府首先破解的是“干什么”的難題。

在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鄒春林看來,鄉村振興最終落點在村莊,最終受益者是村民,因此,要以“小切口”破解鄉村振興“大戰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既是‘小切口’,亦是‘牛鼻子’。”鄒春林介紹,長沙計劃5年內建成4000個美麗宜居村莊,其中2021年建設955個左右。藍圖繪就,一場推進生態美、村莊美、產業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村莊建設在星城大地如火如荼地開展。

寧鄉市煤炭壩鎮,曾是個因煤而興、因煤而苦的“百年煤都”。“挖出了地下‘黑金’,卻挖走了‘綠色’生態和美麗宜居生活。”煤炭壩鎮煤炭壩社區黨總支書記賀雪輝說,曾經鎮上的歷任書記都被稱作“邋遢書記”,空氣臟得都不敢張嘴呼吸。

  為了摘掉“臟帽子”,煤炭壩鎮從地下掘“金”轉型為地上種“金。”然而,轉型期的陣痛不可避免。賀雪輝說,作為“百年煤都”的核心區產區,幾年前,煤礦關停后,老百姓一下失去了支柱產業,這里變成了“遺留問題多、矛盾糾紛多、失業人口多”的“三多”社區,打架斗毆、吸毒賭博等經常發生。前任社區書記5次辭職不干。“我當時暗想,誰接這個書記,就是頭‘豬’,但沒想到,最終還是自己當了這頭‘啃硬骨頭’的‘豬’!”賀雪輝自嘲道。臨危受命上任后,賀雪輝果斷亮出“紅色引領、綠色發展”這把劍,一面治歪風聚人心,一面治生態謀發展。今年以來,社區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抓手,積極培育綠色健康產業,推進整村全面轉型。經過治理,曾經污水橫流的采礦區被打造成了“春天里”黨建文化廣場;過去的采煤塌陷區,建成了供游客休閑垂釣的“漁樂谷”。“我們現在就生活在‘春天里’,充滿了生機和希望!”80多歲的劉曼群老人樂呵呵地說。

破解之二:創造動力,破解誰來干難題

“對新取得高素質農民等級認定證書的給予最高1萬元補助;對吸引35歲以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月給予補貼……”這是今年《長沙市鄉村振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為長沙農業人才發放的“大禮包”。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更需要各類人才下沉到最基層。為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長沙一方面用活外力,一方面激發內力,創造動力、形成合力,充分暢通智力、技術、管理入村通道,破解鄉村振興誰來干的難題。

《措施》重點針對農業產業領軍人才、高素質農民、鄉村技能人才、科技特派員四類人才群體,從認定、培養、服務、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支持政策,致力集聚一批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

“干貨滿滿的好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能人返鄉、進村創業。”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黨總支書記羅平春笑著說,凡是回村創業的種植里手、管理好手、銷售高手,村里都為其提供基地、技術、農資和小額貼息貸款。

在外創業多年,有著豐富經營、管理經驗的羅紀平就是進村創業者之一。今年,他帶著社會資本回村里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高品質蔬菜。“新農人”帶來“新技術”,憑借著“智慧農業”在村里落地,沙龍村近4000畝蔬菜基地,走上了提質增效的路子。目前,當地共有17家專業種植合作社,蔬菜遠銷全國各地。

如果說,用活外力讓沙龍產業興旺,激發內力則讓沙龍更加美麗宜居。沙龍村的美麗宜居村莊打造,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自發形成了“能人出策、勤人出力、賢人出資”的良性模式,最大程度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在建設前的村民議事會上,美麗宜居村莊建什么、怎么建,誰的點子好、可行性強就采用誰的。建設過程中,在家的勞力出力,如到河里撿石頭作為路面鋪設材料,在外的鄉賢,能出錢的出錢,今年共籌集資金折合人民幣121萬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的沙龍村,村中有園(菜園),園中有景,景中有韻,成為美麗宜居、業興人和的幸福家園。

破解之三:創優方法,破解怎么干難題

“黃泥鋪,黃泥鋪,哪里都是泥巴路,下雨泥水地上淌,天晴黃泥漫天舞。”這是十來年前的白箬鋪鎮黃泥鋪村,當時村里處處是爛泥塘,河道淤塞,年久失修。“那時候,‘等、靠、要’思想嚴重,光靠上面和村里大包大攬,很難干成事。”黃泥鋪村黨總支書記朱權印回憶。

針對有的村鎮以往隊伍攻堅合力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群眾積極性不足的問題,在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中,長沙市提出“三個強化”:強化統籌推進、強化協同聯動、強化共建共享。

鄉村振興書記帶頭抓,領導一起抓。長沙市領導心無旁騖抓落實,每個示范創建鄉鎮由一名市級領導和兩個后盾單位負責聯系。鄉村振興部門切實擔負起牽頭職責,以考核和督察作為“指揮棒”,統籌推進示范鄉鎮創建和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在推進過程中,前線指揮員、推動者、執行者強化協同聯動,將各方面資源力量集中到鄉村振興上來;在具體執行上,則強化共建共享,讓群眾成為最主要的參與者、最大的受益人、最終的評判者。

“鄉村振興,不能落下一村一組。”白箬鋪鎮黨委副書記曾洪波介紹,白箬鋪鎮堅持“三主”,即堅持黨委主導、全面系統部署;堅持村委主體、強化責任擔當;堅持村民主人、轉變思想觀念。 為了調動群眾的能動性,黃泥鋪村村支“兩委”不再“大包大攬”,而是以“自強不息、甘于奉獻、服務人民”的“黃泥精神”為引領,瞄準難點、提煉亮點,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巧勁辦實事。

“沒有文化的村莊,就沒有靈魂。”朱權印說,在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中,每個村莊都提煉了自己的獨特文化。如趙家新屋屋場,因有數名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士,因此打造了以抗美援朝愛國主義精神為文化引領的美麗宜居村莊;小沖子屋場,以農耕文化為主題,引導村民傳承農耕文化、弘揚工匠精神……為了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黃泥鋪村在美麗村莊建設中,杜絕大拆大建,望城青石、黃泥鋪紅磚、竹子、木頭,基本來自村里自產和村民自愿捐贈。

“我們既是組織員,又是戰斗員。”長沙市水利局派駐白箬鋪鎮駐鎮工作隊隊長劉永宏介紹,駐村后立即圍繞“堵點”,積極爭取水利項目,清除山塘淤泥、疏浚水道。

“水清了,小魚小蝦都回來了,村美了,親戚朋友來做客。村莊里子、面子如今都光鮮!”見到村民劉愛蓮時,她正在塘邊起魚,看到籃子里活蹦亂跳的小魚蝦,她的臉上笑開了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21年11月29日 )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欧美动漫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久久激情 | 五月婷精品在线视频 |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Av2020在线播放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