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央紀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部署,通過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日前,中央紀委對第一批重點督辦的9起典型案例進行了公開曝光。(8月1日人民網)
當前,各級各地正深入開展全面脫貧攻堅。盡管一段時間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面臨的挑戰卻一點也沒有減少。時間緊、任務重、形勢嚴峻,無法牢牢扭住和把握扶貧“六個精準”,都成為脫貧攻堅戰中亟待破解的難題。不過,一個更為隱蔽更加嚴峻的挑戰,是伸向扶貧領域的貪腐黑手,正在成為阻礙脫貧攻堅進程的“攔路虎”。
日前,中紀委公開曝光了9起扶貧領域腐敗案例,引發網友們持續廣泛和熱議。顯然,中紀委曝光扶貧領域腐敗案例,既可理解為是對十八大以來曝光腐敗和不正之風典型案例的慣性動作,又可解讀為對扶貧領域滋生的腐敗的高度警惕,警示各級黨委和紀委尤須加強對扶貧領域資金監管、審計、使用、公開等環節的監督,不能讓腐敗成為脫貧攻堅的“拌腳石”。基于腐敗對于黨風、政風、干部作風和黨政形象的巨大破壞,對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嚴重的傷害,對于扶貧領域腐敗尤其不可小覷。
細看此次中紀委公開曝光的9起扶貧領域腐敗案例,無疑是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涵蓋了扶貧領域腐敗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規律。扶貧領域的腐敗者多是機關和部門的黨政“一把手”,或是直接負責掌管、分管扶貧開發資金和項目審批的領導干部。不過從通報的案例中看,涉及腐敗人員最多的是鄉鎮、村一級的基層干部。或存在嚴重的貪腐行為,利用扶貧資金、項目審批監管漏洞貪占、挪用、騙取補助以“自肥”,或在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上嚴重失責,對本部門本機關扶貧領域腐敗行為失察、沒有及時制止、處理甚至采取包庇、縱容、伙同等行為。
不能讓基層腐敗給脫貧攻堅扯后腿。全面脫貧攻堅能否如期實現,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的宏偉目標,關系著5000多萬貧困人口的幸福指數,更關系著全體國人能否同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謹防基層腐敗給脫貧攻堅扯后腿,就須深刻認識到扶貧領域腐敗的特點和規律,及時、準確、全面的發現這些問題線索,并及時反饋給紀檢監察機關,以及時有效的遏制和消除滋生在扶貧領域的腐敗土壤,對相關責任部門和領導予以從嚴問責,掃清脫貧攻堅的“攔路虎”。
根治扶貧領域腐敗,需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設,補足黨員精神之鈣,強化黨員黨性,增強黨員干部政治免疫力、政治素養,使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扛起脫貧攻堅重任,做到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確保扶貧精準、精準扶貧、扶貧徹底、徹底扶貧。另一手抓監管,強化對扶貧領域資金全流程監管,用多少、怎么用、用在了哪都需建立一本“明白賬”,并及時全面細致的公示,讓群眾和媒體可監督、可查詢、看得見、看得懂,形成扶貧領域“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的制度環境。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