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處吶喊終于為幾千個中國傳統村落要了“名分”之后,中國文聯副主席、天津大學教授馮驥才的擔憂卻絲毫沒有減輕,甚至常常感到“苦于無策”。在已經建立名錄的幾千個傳統村落中,馮驥才發現,“千村一面”的發展趨勢正在形成,“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態的特色和活力,傳統村落的保護將無從談起,留住鄉愁,也將是一句空話。”
保護傳統村落需要做大量細致而具體的工作,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社會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里面的關鍵,是制造人氣。也就是說,讓傳統村落有人居住,不成為“空村”。
而今,農村許多人都在外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村莊,村莊由此成為一個個“空村”。往日熱鬧的村莊,早已失去昔日的“人氣”,變得冷清而蕭條。許多村莊的撤并消失,與村莊成為“空村”,失去人氣有直接關系。
人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傳統村落的存在和發展,同樣需要人氣作根基。房子修建得再好,如果沒有人居住護理,也會在經年累月的日曬雨淋中倒塌。如果傳統村落是一個個“空村”,沒有人氣,投入再多錢保護,最終也難逃凋敝消失的命運。
如何讓傳統村落有人氣?筆者建議,應該出臺政策,鼓勵、支持城里人到傳統村落居住。眾所周知,傳統村落的年輕人進城打工,是由于在農村掙不到錢,只能選擇外出打工掙錢。讓這些年輕人回流傳統村落,不是單純的號召就能實現的?;氐睫r村掙不到錢,年輕人還是會外出。
與此相對,由于空氣污染、交通擁堵、食品安全等問題,現在許多城里人厭煩了城市生活。許多有經濟實力的城里人,就想找一處環境優美,自然安靜的地方,過“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可是,由于農村土地政策的限制,想去農村生活的城里人無法實現自己的“田園夢”。
一邊是傳統村落年輕人大量外流,成為一個個毫無人氣的空巢村落;一邊是許多有經濟實力的城里人,想到農村實現自己的“田園夢”。如果兩者能夠實現有效對接,讓這些城里人到傳統村落安家落戶,不僅能夠化解傳統村落成為空巢村落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有了這些城里人的安家落戶,會給傳統村落帶來經濟、文化等一系列繁榮“復活”。這就要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大膽創新,允許傳統村落土地轉讓給城里人,變成他們的產權,成為他們的恒產??梢韵仍诓糠謧鹘y村落試點,積累經驗后復制推廣。如此,就能激發有經濟實力的城里人,選擇適合自己的傳統村落安家落戶,實現自己的“田園夢”。從而使傳統村落在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重新煥發生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滁州文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